针对高职学院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途径

2013-12-29 00:00:00陈婧
考试周刊 2013年11期

摘 要: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所出现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症下药、家校互动、调查研究、引导舆论、引领示范、后续追踪六条教育途径,力求帮助高职学院单亲家庭学生群体走出困境。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学生 价值观 家校互动 舆论引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上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离婚,婚外恋,婚前性行为使得单亲家庭的数量越来越多。加上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外出务工等诸多种原因使得单亲孩子这一团体越来越庞大。很多孩子因为缺乏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出现了厌学,旷课,早恋等不良行为,而这势必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高考成绩和入学层次较低,容易产生心理自卑,如果再加上缺少父母关爱而给其带来的关爱,就会受到双重自卑心理的影响,这类学生往往表现出多种怪异现象,如人际交往观念淡薄、不爱说话、容易沉迷网络等,当他们发生不顺利的事情时却很容易情绪失控,行为失常。如何更好地教育好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这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对症下药:树立单亲家庭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对高职学院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途径选择上,首先必须从起价值观入手,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加强单亲家庭学生的课堂理论教学,注重从心理学的维度出发增强单亲家庭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的本质不是在于其品德,而是心理问题,高职学院的单亲家庭学生其年龄和经历往往是导致其内心产生心理失衡和困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帮助高职学院学生树立价值观之前,必须帮助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因为就算一个人的道德知识再多,如果不会用来服务自己的心理调适,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心理调适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心理障碍和消除价值观选择中的阻碍,使单亲家庭更好的接受积极的价值观,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心理暗示法;其次要广泛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业余爱好,有了爱好才能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价值观塑造离不开行动,依靠自由自觉的行动才能实现,因此,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个体的兴趣与爱好,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帮助单亲家庭发掘自身的潜力和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后,教育者必须宽严适度,一方面教育者必须学会扮“慈母”的角色,给予单亲家庭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学校的爱,教师可以与他们成为朋友,培养自身在单亲家庭学生中的信任感,并在沟通交流中通过自己的引领示范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教育者也必须扮演“严父”的角色,在对待单亲家庭学生管理标准上,必须与其他普通家庭学生一样,采用相同的管理制度,对单亲家庭学生的错误和不当行为等必须严格要求,对他们的错误改正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二、家校互动:构建与单亲家庭家长的联系网络

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还需要学校、家长之间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帮助单亲家庭学生解决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克服其自身的心理障碍。由于高职院校的单亲家庭学生往往家长不在学校所在地或家长外出务工的较多,家校之间的合作往往有制度,却存在实际操作难、家长配合不力等问题。因此,在构建学校与单亲家庭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网络就十分必要,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可以建立单亲家庭学生个人电子档案,当前社会,电脑已经日益普及,在开学之初,单亲家庭学生都是由家长送至学校,在这时,班级辅导员就可以登记家长的个人电子邮件或手机号码等信息,在单亲家庭学生进校之初就建立其个人相关的电子档案,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跟踪与记录,并每学期或每月向其家长发送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的方式,增强辅导员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其子女在校学习情况,一旦有问题行为出现,家长就可以与学校一起对孩子进行帮扶教育。

三、调查研究: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信息收集与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保证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是教育者在认识单亲家庭学生、分析其各种问题及探索规律的重要方法。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手段和内容的科学化,才能为提高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有效性提供保障。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应该不断加强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教育方法的研究,高职学院教师可以借助自身的角色和工作环境等优势条件,进行对自己本校的高职单亲家庭学生进行跟踪与记录,准确把握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性,增强自身对单亲家庭学生的认知度与了解度,提高自身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首先在依托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档案管理基础之上,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如借助QQ群、学院网络平台等,掌握其心理变化;其次要善于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单亲家庭学生之间的访谈,总结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教学经验。调研内容可以包括单亲家庭学生的军训情况(军训纪律、内务整理、军训出操情况等)、学习情况(学习成绩、是否旷课迟到、考试是否舞弊等)、生活情况(作息时间、业余爱好、是否参加兼职、是否恋爱等)、就业情况(就业单位、就业率、就业问题等)、心理情况(学习心理、就业心理、交际心理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调查与研究,更好地得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四、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单亲家庭学生并非是不可转化的,单亲家庭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也能够的到进步与发展。而实现他们的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以班级正确的舆论为引导,通过氛围的营造来感染他们的内心,实现行为的转变,正确的舆论可以形成强大的感染力,一个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其班级的舆论一旦形成,就会成型且持久地发挥作用,在高职学院教育中虽然学生上课的教室已经不像中小学时期那样固定,但是在班级中同样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单亲家庭的管理教育者可以利用班会、晨练晨读等班级文化活动为班级舆论导向形成奠定基础,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还可以选择以班级等集体活动的形式为突破口,用集体的向心力凝聚他们的内心情感,点燃他们内在的“善”的品质,转变单亲家庭孤僻、不善言谈的心态。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要善于举办单亲家庭学生乐意参加的活动,发挥班委和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班级活动可以与学院的社团活动相结合,从而增强活动的影响力,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让来自单亲家庭学生在其中展示自己的才华,班级同学多给予鼓励,那么哪怕是单亲家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是很小的,抑或是其表演的节目很一般,只要用集体的力量去感染他们,那么久而久之就会点燃他们内心活跃的热情之火,增强他们的自信。

五、引领示范:发挥优秀单亲家庭学生的榜样力量

在高职学院单亲家庭学生群体中也会有比较优秀和综合表现较好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可以成为教育者在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教育资源,优秀单亲家庭学生自身的品质和成绩能够向其他学习成绩较差或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单亲家庭学生证明一个真理,那就是只要努力就能够成功。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为直接的榜样,一个学生的成长是否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教育和示范有着密切的关联,单亲家庭学生在失去完整家庭的同时,也失去了从父母身上学习优秀品质的机会,而在大学学习期间,自己身边的同学与自己朝夕相处,他们之间的接触时间不少于在家庭和父母接触的时间,这就为发挥优秀单亲家庭学生的榜样力提供了可能,且同样是作为单亲家庭出身的学生之间必然有着共同的语言或相似的经历,他们之间更加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这对教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具体方法上教育者可以采用优秀单亲家庭学生事迹报告会、加强优秀单亲家庭学生宣传等方式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并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增进单亲家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六、后续追踪:建立单亲家庭学生长期帮扶机制

高职院校学习只有三年,且在第三年中有近半年的时间是学生的社会实习,这半年实习期和毕业之后就往往成为了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盲区和空缺期,作为教育者应当建立健全长期帮扶机制,以QQ、电话、电子邮件或直接慰问等方式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毕业之后获得提升,在实习期间和毕业之后的教育上,首先学校应该成立相应的后续教育机构,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帮扶力度;其次,在后续教育内容上应该着重加强单亲家庭对社会和工作的适应能力教育上,如人际交往教育、工作技能强化等,例如,有些单亲家庭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时候并没有来自工作上的压力,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等与工作相比较为轻松,多数没课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可以上网、打球等做一些业余活动,而一旦进行实习或工作,其很难再像大学那样有相对轻松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些学生不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环境,那么其心理仍就会出现更多的社会心理问题;最后,学校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后续教育的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魏丽丽.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及辅导对策探究》[J].群文天地,2012.

[2]毛舒旦.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关爱体系的构建[J].湘潮(下半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