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三贴近”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环节

2013-12-29 00:00:00毛丽辉
考试周刊 2013年11期

摘 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新的教学理念,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思想政治课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新的教学理念,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各种教学环节,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三贴近”

根据“三贴近”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知识能力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角度转化。

(一)从知识和技能角度看。所谓的知识和技能其实就是生活的知识和生活的技能。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三贴近”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和领会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对经济生活的选择能力,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能力,对先进文化生活的认同能力。

(二)从过程和方式上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通过搜集和处理生活信息,获取新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三)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将会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对自己的生活道路进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必须引导学生憧憬美好生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教学准备“三贴近”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即贴近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学生自己的切身感受。如,在讲“消费心理面面观”这个问题时,我让学生提前采访自己的同学,问:“同学过生日时你会送什么样的礼物,为什么?”同学们的回答不同,也就反映了不同的消费心理。这样将知识放在学生的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政治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他们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展了他们的体验渠道,使他们感受到了思想政治对自身的重要价值。

(二)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即国内外时政热点。如,在讲“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时,我先让学生做一个市场调查:这些天哪些商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如何能买到既物美又价廉的商品。这样,将思想政治的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教学过程“三贴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贴近”。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宛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又如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基调。精彩恰当的课堂导入就像磁石,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牢牢地吸引学生。为此,我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努力探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如:音乐导入、图片导入、漫画导入、问题导入、新闻视频导入等。在讲“劳动与就业”这一问题时,我先播放滦县风光图片:时代广场、光明商城步行街、岩山新村,森林公园。然后提出:“这些美丽、壮观的建筑物都是由家乡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成为一名劳动者,为建设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这些关于学生生活、成长的图片就像一座桥梁,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走入了未知的殿堂。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三贴近”。

1.创新教学模式,突出主体地位。

立足教材,面向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把教材中的重难点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在讲“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时,我组织学生辩论,正方“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靠政府”,反方“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靠劳动者自身”,通过辩论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澄清了生活中的误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竞争意识、团队意识。

2.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资源,我们应把生活搬进课堂,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如讲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时,我先把学生分组,让他们事先采访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就业的过程中,您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地方,您是怎么解决的?”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采访结果,让他们小组讨论“采访的这些劳动者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劳动者享有这些权利有何意义?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样,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系统梳理,课堂总结“三贴近”。当课堂教学进入尾声时,我们应对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使分散的、零碎的知识得到归纳、整理和系统化,模糊的、错误的地方得到纠正;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强化。为此,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然后我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指导,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

(四)回归生活,布置作业“三贴近”。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教学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因此,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才能真正领悟知识,提高技能,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完“股票与债券”时,布置作业“征求父母意见,给自己的家庭拟订一份合理的理财计划”,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好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入手,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而有乐,学而长进,从而在政治教学中真正把“三贴近”原则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