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

2013-12-29 00:00:00卜丽艳
考试周刊 2013年11期

从世界教育来看,我国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如发达国家的学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带头学科,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教学策略百花齐放,好戏连台,最主要的是要真正扣住学生的心弦,使每堂课都变成一次愉快的学习旅程,让学生在玩中练,乐中学,真正学会“动手”。

一、激发兴趣,自觉学习。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通过罗列简单而又枯燥的操作程序,把学生的能力限定在了这些设计好的框架中,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模式单一;最后检测时常依据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这种片面的评价体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要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那么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在教学中可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又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了计算机知识。

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又要强调趣味、益智和学习的功能,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加以指出,必要时进行批评。

二、实战学习,体验成功。

教师要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在给予他们基本的知识讲解之后,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去发挥;教师要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战能力。

如在教学《插入超链接》(见苏科版小学(下册)《信息技术》第19课)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教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学生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对于“excel”电子表格的学习,教师在对基础知识讲解完毕之后,可以布置学生一个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个班级值日生轮流表格,值日轮流表是每名学生每天都应用的表格,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任何一名学生都有想把它制作好的冲动,在教师的基础知识的带动下,学生会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开发出教师没有讲授的操作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来优化对表格的设计。

在教学中,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更能让学生在实战学习中体验成功。

三、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在教学Word时,整合学科,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配合美术课画图;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资料。如:“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习作指导课前,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食品安全的资料,被污染的蔬菜、水果、肉、鱼等食品的实物或照片、视频等。课上展示假冒伪劣产品,电视相关报道等,学生可以写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思考;可以写对食品的生产制造者、消费者、质量监管部门提出的一些意见或建议;也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形成图文并茂的习作。

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学有所用”上,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整合学科知识,要训练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这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美国小学生语数外的许多作业都是上网去完成的,他们的作业大多是搜集、验证,甚至是一些猜想。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整合学科,多面发展,给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活的灵魂。

四、分组合作,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所属小组利益共同体息息相关荣辱与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二至四人组成,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及人员的基本比例为成绩较差的学生:中等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1:2:1,教师要对各小组及时进行评价,使小组学习评价常态化,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要新鲜化、趣味化、生活化。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的差异性,恰当安排好该环节中的师生角色,争取把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发挥到最大,充分利用教师评价手段,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如《输入文字》教学片断:(见苏科版小学(下册)《信息技术》第2课)

师:如何更快更准确地输入文字?

组1:每个字单个输入。

组2:以词语为单位,2个字或者3个字同时全拼简拼结合输入。如“信息”,输入“xinx”或者“xxi”。

组3:以词语为单位,2个字或者3个字同时全拼输入,如“信息”,输入“xinxi”。

组4:以词语为单位,2个字或者3个字同时全简输入,如“信息”,输入“xx”。

第一轮四个提议组分组试验、输入一段文字,然后进行对比,发现组4比较快,组1的比较慢。当然,这不仅与方法有关,而且与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所以第一轮比下来,大家对结论并不十分信服。

第二轮同一个组用四种输入法输入一段新文字,结果和自己比对,组4的方法最快但有特殊需求,同时“全拼简拼结合输入”更值得推荐。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只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计算机教学,就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