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体育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013-12-29 00:00:00夏天
考试周刊 2013年11期

初中生已进入青春期,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但是,他们的生理与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学会方法、发展体能。那么,体育教师应该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呢?

一、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初中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更愿意了解和学习有趣的事物,往往对这些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级水平制订教材计划与教学方案。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简单、浅显的教学内容往往没有兴趣,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好胜心;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遇到所谓“差生”,这些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热情,提不起兴趣,导致成绩不佳,也许他们的兴趣点在其他地方。学习兴趣的程度不同,会导致成绩的差异,然而,学习成绩的差异也会影响学习兴趣。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位同学的特点,合理教学,选择最佳方案。教学方式和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教材选择、制定学校目标和方案时,要考虑:(1)教材内容:结合实际,以大纲为主,循序渐进;(2)教材内涵:挖掘教材本身的内涵和特性;(3)分析教材: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明确知识体系;(4)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体育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分步骤进行:学习运动技能—体验成功乐趣—形成体育价值观。当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动作由易到难的示范模仿,到学生整体自主地接受,结合富有亲切感的生活情景类游戏和比赛性练习,使学生情绪更加高涨,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例如:在学习复杂或较难动作时,就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音乐渲染、动作表演附加语言描述情境的方式增强动作的直观性;对跑类内容不妨采用定时跑、定量跑、定时定量跑相结合或走跑等形式,也可以采用接力跑、传递跑、追逐跑等方式,或结合一些奔跑类小游戏,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在比赛中边动边学边领悟要点。当学生的运动技能达到了预定水平后,再开展各种形式的深化和放松练习,用4—5分钟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交流。互相纠错和总结,共同体验和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身体疲劳与心理快乐。

三、采用因材施教法,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手段。阳光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个体的差异,学生确实存在运动水平与运动兴趣、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实施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跨栏跑”时,不同的学生所跨的栏高与栏距都各不相同。那些技能强、速度快的学生调高栏高和增加栏距,完全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要,而技能体能稍差的学生就会降低栏高与缩短栏距,让他们基本能过关。又如,在200米短跑练习中,就把学生按照A、B、C三组的顺序排好,分别在一、三、五跑道上跑。这样,那些体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与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体质与技能较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一点距离,适当降低一些要求,尽量同时完成训练任务。通过开展分层教学,让不同基础与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任务。同时,又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充分地挖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或有关的竞赛,能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法可以缓和紧张的氛围,学生惧怕体育运动,特别是一些耐力训练项目,运用游戏的方式可以使单调、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其次,能培养学生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者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运用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练习。例如:在教学“羊分腿腾跃”时,就有意识地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如此游戏引入,学生兴趣盎然,并在游戏中领会了学习要领,克服了跳山羊怕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基本动作。在教学“篮球运球与防守技术”时,在运球中选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每人一球,在运球过程中主动抓住别人的破绽,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截走。这样的游戏引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高难度练习中,有效巩固了运球技术,提高了控球能力。

五、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感而启,有启而创,是激活主体意识的又一要素。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出能体验生活经验的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就把“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过荷”的情境,开始先让“小青蛙们”利用短绳来自由发挥做游戏,然后让学生根据“跳绳”的感觉和情境设计出各种图形的“荷叶”,接着让学生“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在荷叶上来回跳动。这样,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教师就可以把课堂应教的“技术动作”渗透在具体情境中,从而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和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不但可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而且对初中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有重要的作用,更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初中体育兴趣的培养已经成为体育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