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有巨大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世界、感悟人生、增长才干、长大成人,学会机智、学会互动、学会忍让、学会遵守规则、学会扮演“角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运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游戏 结合运用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体育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特殊的体育活动。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体育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游戏是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它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为特征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为传统体育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其在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潜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主要对体育游戏的作用进行论述,并分析了体育游戏的特点及运用中注意的问题,以期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体育游戏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国内外体育游戏的发展看,都把体育游戏与育人密切联系在一起。
1.体育游戏是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无论什么游戏,都必须具备学生、场地、器材、规则等条件,其中规则尤其重要。良好的规则,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因为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谁都不愿因自己的行为失误或行动缓慢,而破坏全队的成绩或名次,更不愿因自己违反规则而令全队受处罚或取消资格。对于个别平时纪律性较差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集体游戏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律行为,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规定的行为习惯。
2.体育游戏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智力,改善器官系统的有效方法。
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培养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而且能够有效促进机体器官系统的健康发展。因为体育游戏有胜负之分,活动中它不仅是体力的竞争而且是智力的竞赛。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比”中促进,在“比”中提高,久而久之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又较好地在愉快气氛下提高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呼吸系统、心肺系统和运动器官功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中,体育游戏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例如:在以往60米跑教学中,学生对60米跑感到枯燥无味,练习中表现得百般无奈,感觉十分疲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采用了“人球比赛”的游戏后,效果就不同了。用球作为学生的比赛对象,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容易培养兴趣并能持久,且利用竞赛能够增强60米跑的训练效果。根据青少年的注意力不易持久而造成练习效果不好的弊端,把运动技术和战术配合为素材编成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4.体育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劳。
在常规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采用放松性游戏,可以减轻疲劳或消除因疲劳引起的不愉快感。应选择一些小负荷的游戏,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做到轻松、活泼、幽默,使学生愉快而轻松地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
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应遵循的原则
虽然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但并不是任何形式都适合教学活动,为了便于教学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要健康。
只有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才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对那些无意义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以及庸俗的,有损学生身心的游戏,我们就要坚决杜绝。另外,那些动作过于复杂的游戏也要避免,保证学生的安全。
2.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必须有趣味性、新奇性。
只有使游戏带有趣味性、新奇性,才能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游戏的创编出乎学生的意料,好奇心被激发,他们“蠢蠢欲动”,或许会想:“我能做好吗?——我一定会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认真地完成这一个游戏。如一年级学生做“夹着球走”的接力比赛,学生受腿长的限制,跨下夹球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走完10米距离的路程,更是“雪上加霜”,便会出现很多滑稽场面,不能用手抱球、举步难行,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让学生捧腹大笑。学生为了能完成好都在作不懈的努力。
3.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具有典型性。
一种游戏往往有许多做法,教师在创编和选择游戏时就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这样在使用时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提高要求。如“接力跑”游戏,其基本方法不外乎“迎面接力”、“往返接力”及在身后接棒的分段接力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接物”、“通过障碍”、“跳绳跑”、“运球”等一些接力的方法。
4.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
有许多好的游戏,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很新颖而富有吸引力,但由于组织方法较复杂或者需要较大的场地和器材,教学起来实在不方便,这样的游戏我们最好不选用,以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创编的游戏要注意安全性。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贯彻安全原则,对游戏的各个环节均应作“安全检查”。一看设计的动作是否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动作幅度较大时,应考虑避免发生肌肉拉伤的具体对策。二看游戏的组织教法是否合理?在使用投掷或负重器械时,要考虑避免因器械使用不当、拾回投掷器材的时机不妥而发生的伤害事故。三看规则制定是否严谨?如“反应追拍”游戏中不准推撞或重拍游戏者,对跑动的线路也要予以规定,以免发生伤害事故。四看场地的安排是否注意了安全因素?如每队、每人之间的左右距离、前后间隔是否恰当,在狭窄的活动场地中,还要考虑避免因周围的障碍物引发的意外事故等。
6.游戏的内容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我们要通过游戏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也就是说通过游戏的教学过程陶冶学生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要注意的问题
1.保证练习机会均等。
在做体育游戏时要注意让每一个人都充分活动,避免游戏时只有少数人参与,尽量让更多的人参加活动。例如:在做“没窝的兔子”时要注意让他们轮流充当“角色”的扮演。
2.珍惜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改革的主题,也是教师教学的一条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公正、客观的评价,能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小学生在比赛时十分珍惜自己的参与资格,如进行游戏“冲破封锁线”时,教师可提出“凡带头冲锋者可给予两次冲锋机会”的规则,提高带头人的积极性。
3.调整游戏形式,提高锻炼兴趣。
有些游戏内容简单,一练就会,对于这类游戏,应调整练习形式。如“拍人游戏”,在不改变游戏队形的情况下,不断改变追拍动作,像单脚跳追着拍、双脚跳追着拍等,不断变化,使游戏高潮迭起。
4.控制运动量。
有些游戏活动范围大,奔跑时间长,学生运动量。以“大鱼网”为例,由于网越来越大,移动不便,很难短时间把剩下的鱼捕光。对这类游戏,首先可以缩小场地范围,其次可以减少结网人数,以3—5人为宜,被捕的“鱼”满3—5人再另行结网捕鱼,从而控制运动负荷。
总而言之,应用游戏时遵循原则注意选择,让游戏融进课堂、融入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主动性,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要求。
五、体育游戏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
体育游戏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只有根据参加者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特点和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并紧密结合课的内容和任务,有的放矢地创编体育游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安排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合理、有机、紧密地结合教学,顾全整体,达到最佳效果。一般来说,少儿适合创编动作难度和运动量较小,并富有一定情节和想象余地的体育游戏;高中生或大学生则可创编动作难度和运动量较大,竞争较激烈,对判断反应要求较高的体育游戏:而对于有一定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的校代表队来说,创编竞争激烈,含有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要求的体育游戏能达到好的训练效果。
创编体育游戏时必须与教材的内容、教学的任务有紧密的联系。如创编与基本教材接近或难度较低诱导性游戏,能使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先有粗糙的分化过程,对学会基本技术动作十分有益。也可把单一的或结合的基本技术动作作为游戏中动作设计的核心部分,达到巩固提高基本技术或熟悉简单战术的目的。总之,针对体育课各部分的内容和任务,创编适宜的体育游戏,作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恢复体力、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基本技战术等的一种辅助方法和手段,定将达到显著效果。综合以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游戏内容的选择、规则的制定要有针对性。
游戏的目的,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故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体育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游戏创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规则的制定,目的在于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改进游戏的内容和规则,更好地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游戏的特定目的。
2.在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3.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在游戏过程中必须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如分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秩序井然地进行,否则易出现混乱,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影响教学的进行。
4.注意游戏的结束与评判。
当游戏时间已到或已达到预期效果以后,应结束游戏。当学生体力下降,易发生伤害事故,器械、场地损坏时也要立即结束游戏。结束游戏后一定要公正地评定结果,对优胜者要提出表扬和不足,对失败者要鼓励,争取下次取得胜利。
在游戏中还要注意掌握、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教师要以身作则,这很重要。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体质差的,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应用游戏时要遵循教学原则,让游戏融进课堂、融入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主动性,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之一,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重要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剑昌,刘连山,苗广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韶关学院学报,2004,3.
[2]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
[3]张子建.试析中小学体育课中体育游戏的作用及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8.
[4]何光周.选择和创编体育游戏要讲原则[N].中国体育报,2007.
[5]袁保忠.新课标下的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灵活运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