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3-12-29 00:00:00郑帅张晓东
考试周刊 2013年11期

摘 要: 本文从行动研究入手,指出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在当今的教师教育发展中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认为反思性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 行动研究 反思性教学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一、引言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把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及英国人文课程学者斯滕豪斯(Stenhouse,1975)系统提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teachers as research),通过行动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学者的关注及教师们的欢迎。在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它既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又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一般认为行动研究是美国的柯利尔(Colier)和勒温(Lewin)提出的一种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模式。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教育领域,作为研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行动研究的主导思想是引导教师通过观察和反思,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行动加以解决,增强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教师与教学同步发展的目的。经过几代教育行动研究的倡导者的共同努力,行动研究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颇有影响的运动思潮,“跨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教师成为研究者”或“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逐渐成为当下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口号。行动研究的特点为解决当前教师迫切需要发展专业技能与培训手段陈旧低效的矛盾提供了可能。把行动研究作为师资发展的手段,在西方教育界已有很多成功经验,但在中国还只能说处于起步阶段。自80年代中期杭州大学心理学专家陈立首次将其介绍到中国以来,随着蒋楠、王蔷等学者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领域之后,人们开始日常地谈论行动研究,如今行动研究已成为教学研究中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研究形式。

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国目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模式,提倡以人为本,重视教师所处教育环境的具体需求和差异,使教师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借鉴和吸收其中的观点和方法并付之于具体教学活动,遵循“在引进与发展国外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时候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结合我国传统的课堂文化,对这些理论,模式与方法做适当的调整”的原则(戴炜栋2001:327),发展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二、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

1.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模式

借助于行动研究中的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英语教师能够真正意识到理论知识在促进自己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才会主动结合教学实践,努力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发现工作的乐趣,从而真正有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反之,教师将每天重复常规教学工作,因过于熟悉教材和教法而对教学工作失去新鲜感和创造力,削弱了英语教师的动机、责任、专业地位,以及个人专业意识。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教学理论进行反思,而反思就是教师行动研究中的过程。结合自身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而教师发展又是教学研究与反思的必然结果。反思性教师就是教师对课堂上说发生的事情加以注意,通过教学日记、问卷调查、座谈、录音或录像,听课等研究方式,研究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加深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反思教学能力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推理(pedagogical reasoning)与课堂互动中的应变决策(interactive decision making)(Richards 2001),这两种能力都是通过一系列具体活动培养起来的,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多种多样,个案研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个案研究是对某个教师、学习者、学习小组或班级等所进行的系统研究。从本质看,它是对复杂社会和教育环境下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是增补性的(complementary),而不是干预性的(intrusive),即研究活动只是对研究对象的行动有所增补或延展,并非通过一些手段,如访谈、问卷等,对研究对象进行某种程度的干预(Wallace 2000)。个案研究就是对特例的研究,其重点通常不是探求普遍的规律,而往往着眼于特定教师所面临的特定问题。具体来说,该模式为教师发展分析特定教学环境的能力,为探索教师在不同环境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为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教学图示(teaching scheme)和日常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手段(Richards 2001)。它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教师对教学中突出事件的理解差别,透射出教师的信念、知识、人格,以及教学思维方式等对形成某个特殊事件的影响及过程,教师不但更容易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更积极主动地探求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通过提问,批评性解释等手段所进行的“解构过程”(deconstruction)。

教师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及相关理论,不断反思,将适合自身教学实践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沉淀”后纳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反之则放弃。因此可得出反思性教学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一座桥梁,是教师自身对已有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再思考。“虽然研究对象在如何建构和发展自己的个人理论的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主题一致性和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张莲2005:269)。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如学习者学习风格、动机的不同、教学大纲、教材的不同,学校和学习者的需求不同,等等,都需要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出质疑,不断反思,并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就使得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呈现出个性化特征。而个案研究能够帮助教师结合相关理念对具体教学实践加以反思,或“适应”,或“修正”,或“摒弃”,使其保持对专业的积极进取态度,在不断发展其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最终服务于英语教学实践。

2.构建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早在20世纪上半期,以Dewey(1938)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家提出学习的发生基于人们的直接经验、行为和反思。随着以Piaget 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以及以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人本主义、构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出现,推动了以体验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的诞生。该模式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内在的基于经验来处理信息的认知过程。Rogers(1996)指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有经验、反思、积极的体验行为,抽象组成的循环链。具体到教师发展问题,基于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结合理论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师自身的内在体验,这些客观知识被自主建构为教师自身的“个人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具有内在的价值。只有教师亲历体验,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反思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模式,教师不仅得到了“鱼”,即获得零散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渔”,即获得有助于英语教学的理念、思想和方法。

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大多体现在大纲和教材的变革上,教师这个变量却被忽略了,而教师是决定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学大纲的实施和教材的应用是否体现出教育改革的新思想等,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师教育仍在起步阶段,为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英语教师教育模式。在我国这样一个英语学习人数众多的国家,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师教育提倡教师进行批判和反思性的教学活动,其根本作用在于“授之以渔”,目的是促进其专业发展。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语言习得研究和教育哲学思想理论提供了对语言教学问题的一般性原则和方案,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实证探索将各种理论具体化,为语言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范例。然而我国英语教学实践的具体特点则要求教师针对某个特定环境下的各种需求做出判断,并发现,探求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因此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反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三、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1.在教学过程中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可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教学的发展。

2.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试图确定某种理论是否适合于自身的具体教学实践,可以JsE7NPJuGUiCfFoGOoJmu0CdM0pd4BHUc/zrg0pEtks=借助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模式加以验证,并对结果予以监控。

3.为学术论文中的理念提供有力的证据。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模式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趣味性,有时将过于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有助于同行的理解与借鉴。尽管个案研究的结论不一定能够退而广之,但是可以作用于对某种理论的支持。例如,一些教师认为初学者可以在某些特殊情景下使用母语(如解释词语的意义)。研究者通过对某些学习者的课堂话语分析,证明在教学实践中母语有助于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或者教师借助于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将师生合作加以观察和分析,发现教学中的真实情况。

Wallace(2000)指出,几乎所有的研究方法都可以用以进行个案研究,如观察、问卷和访谈、语言报告等。个案研究既包括对个体的研究,又包括对群体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日记研究和自言自语法是进行个案研究的恰当方法。但是具体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还要取决于该个案研究的具体特点。个案研究中涉及的调查对象是一个关键因素。调查对象的情况应当足够详尽,以确保读者对此获得清晰的了解,从而产生兴趣。例如,个案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个体学习者,那么关于他的个人信息都要向读者汇报,包括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母语、学习目的语的时间或方式(课堂学习还是自学),以便于读者确定该个案研究在多大程度上与自身的教学环境相关。完成一系列能够有效地培养教师研究意识的个案研究反思报告,对于教师教育是至关重要的(Richards 2001)。

进入新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给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英语人才需要更高的知识水平,更强的运用能力,才能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刘润清,戴曼纯2003)。无疑,这对英语教师能够胜任教学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自主性与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师资教育中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师往往缺乏专业意识,没有将自己视为构建知识的认知主体。本文尝试针对这些问题,呼唤采用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法,培养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教育实践的前提下,寻求实践与教育的契合点,或者验证某些理论是否适合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或者将其检验上升至理论高度,进一步运用理论解决具体教学问题,最终使英语教学与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戴炜栋,任庆梅2006:v-x)。当然,这只是初步研究,今后应当在更多具体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模式,使师资教育过程切实成为一个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自主性的专业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Mitchell R.App lied linguistics and evidence based classroom practice:The case of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 pedagogy[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3:281-303.

[2]Richards J C & Lockhart C.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s[M].Beijing:People Education Press,2000.

[3]Rogers A.Teaching Adults[M].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6.

[4]Wallace M J.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Beijing:People Education Press,2000.

[5]Stenhouse.L.What is Action Research CARE[D].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Norwich,1979.

[6]戴炜栋,任庆梅.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8]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9]张莲.外语教师课堂决策研究……优秀外语教师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4):265-270.

[10]李炯英.行动研究概述,理据及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