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做到“三有”更有效

2013-12-29 00:00:00陈静
考试周刊 2013年11期

小学语文新课程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自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曾一度被冷落的语言文字训练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但语言训练方法不当,语言训练过程流于形式,大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课堂上语言训练收效甚微。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研读文本,语言训练有重点。

很多语文老师都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千方百计挖掘语言训练点,一会儿词语理解,一会儿对文本补白,一会儿仿写……凡是能想到的语言训练尽可能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这种名目繁多、“蜻蜓点水”式的训练,没有顾及教学目标、文本特点及学生需要,最终难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谁的本领大》这篇童话故事讲了风和太阳比本领的事,共比了两次。有位老师教学思路很清晰,捉住两次比赛中太阳和风的心理想法进行教学和语言训练,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在风和太阳的每次对话中,都让孩子说一说,风和太阳会怎么想。提出以下问题:1.猜猜风是怎么想的?2.风没能脱下孩子的外衣。太阳看到,怎么想呢?3.第二天,他们又碰到一起,太阳会怎么想?风会怎么想?4.看到昨天获胜的太阳这么得意,风会怎么想?这位老师设计的语言训练零碎啰唆,相同的问题过于频繁,而且每次都平均用力,不能突出重点,语言训练不到位。短短一节课,还要安排其他的训练环节,时间不够用。我想:针对风和太阳的两次比赛心情的变化,可以把这堂课语言训练的重点放到第二次比赛中,前一天比赛太阳赢了,第二天风和太阳再次较量,风和太阳会怎么想?出示句式:要比这个,对我来说( )。昨天( ),今天( ),我只要( ),这船还不( )。能加上动作演一演吗?用这样的句式组织语言训练,让学生分别说一说风和太阳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情绪态度,学生朗读课文自然更有味道,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更浓。

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内,老师应用心钻研文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语言训练要懂得详略取舍、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这样语言训练才会更深入有效。

二、巧妙设计,语言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上设计语言训练,除了要清楚课文的语言特点、教学目标、训练重点之外,还应该明白语文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位学生在语言训练中都应该有所提高,所以老师要精心设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到位。

教学《冰花》“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向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这段话时,我抓住这一重点内容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欣赏冰花的图片,然后分三步进行语言训练:1.你能学着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它像( ),像( ),( )。并鼓励学生,如果你只会说一两种,也没有关系,能多说更好。对于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大多只会简单地说:“它像大山,像羽毛,像骆驼,……”2.你能学习课文的样子,用上像“宽大、柔嫩、丰满”这样的词,把你的话说得更优美生动吗?这时,有一些学生能说:“它像几根长长的羽毛,像凶猛的鳄鱼,像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3.你能再加句话夸夸冰花吗?出示句式:“它像( ),像( ),( ),真( )!”很多孩子能说出:“它像几根长长的羽毛,像凶猛的鳄鱼,像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真是好看极了!)(真有趣啊!)(真是千奇百怪!)(真是太神奇了!)”这样三个步骤的引导,让孩子的语言表达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变得生动完整,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有效训练,也让优秀学生有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大海那边》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后,我有层次地进行语言训练:1.请小朋友把小螃蟹在沙滩上做的这些事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说:小螃蟹在沙滩上做体操、吹泡泡、散步。2.小朋友能加上课文中所说的时间,把小螃蟹在沙滩上做的这些事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说:早晨,小螃蟹在沙滩上做体操;中午,小螃蟹在沙滩上吹泡泡;傍晚,小螃蟹在沙滩上散步。3.小朋友,如果用上“到了”这个词语,就还能感觉到时间的推移呢!不信,咱来试试?学生说:早晨,小螃蟹在沙滩上做体操;到了中午,小螃蟹在沙滩上吹泡泡;到了傍晚,小螃蟹在沙滩上散步。4.小朋友,感觉到时间的推移了吗?不过,中间只要第一次用“到了”就可以了,谁愿意再来试试?学生:早晨,小螃蟹在沙滩上做体操;到了中午,小螃蟹在沙滩上吹泡泡;傍晚,小螃蟹在沙滩上散步。以上语言训练的设计,老师的问题层层深入,学生的回答也由简单的短句逐渐变为复杂的长句,学生说话更有条理更生动,更妙的是,指导学生用上“到了”这个词语,这不仅是简单的口头语言训练,更是在孩子的脑海中开辟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创造了一个趣味盎然的童话世界:小螃蟹沙滩上快乐的一天,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立体”起来。可见,教师精心设计指导,有层次地进行语言训练,效果明显。

三、创设情境,语言训练有深度。

紧扣教学主题,把训练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交织在一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深度的语言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教师创设出具体的语言情境,能调动学生自己进入语境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语言训练。

《蜗牛的奖杯》中蜗牛捧走飞行冠军的奖杯后,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老师可创设早、中、晚三个语言情境,师生合作,让学生演一演蜗牛,感受理解蜗牛得奖后的不可一世,进行语言训练:1.这天清早,蜗牛哼着歌大摇大摆地背着奖杯出门炫耀,蜻蜓凑过来好奇地问:“蜗牛大哥,你背上背的什么呀?哇!怎么这么大,这么亮?”2.到了中午,迎面飞来一只蝴蝶,羡慕地说:“蜗牛大哥,你背上的奖杯金光闪闪,漂亮极了!给我摸一摸吧!”说着,就伸出手……3.晚上,骄傲的蜗牛就睡在奖杯里。蜜蜂飞过来:“蜗牛大哥,睡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多舒服呀!来!我帮你把奖杯脱下来把!”

续写《狐假虎威》,老师可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自从狐假虎威后,狐狸到处炫耀自己的聪明、了不起。老虎呢,成天茶不思,饭不想。这一天,老虎出门捕猎,迎面碰到了狐狸,真是冤家路窄……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展开想象,把故事写精彩。

老师创设的这些故事情境,会让学生入情入境,思维开阔,语言越来越生动。因为在情境创设的帮助下,学生自由地想,畅快地说,饶有兴趣地写,进行着有深度的语言训练,语文素养会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