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思考

2013-12-29 00:00:00王亚裕
考试周刊 2013年11期

摘 要: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训练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能力 培养方法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训练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加深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例如,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口头复述课文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是,有的学生升入三年级时,还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复述,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先教他们说完整的话。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以前,我着重做了这项工作,之后再一段一段、一篇一篇地复述。由于基础打得扎实,效果就比较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幸福是什么》时,针对题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掩卷沉思,智慧的女儿一语道出了幸福的真谛:靠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便能收获幸福。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都会增强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研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注意观察比较,组织汇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不但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丰富了词汇,掌握了文章的线索,而且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能力培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着重讲文章中的精华和规律性的东西,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我先展示幻灯片图,围绕重点精讲,节省上课时数,这就为学生多读,创造了条件。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美丽景色,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作者描述的情景之中,感受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创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指导性,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发现教材的不足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对照课标,仔细体会教材对课标的具体阐述,通过研读课标和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做到既见主干,又见枝叶,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深入钻研具体章节,思考本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本章节的教学任务,本章节要求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基础,还要补充哪些知识,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在哪,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切入点在哪,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佳点在哪,等等。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我认真地把课文默读并朗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开始撰写教案。文中母亲对史铁生的爱和帮助也是想让他明白,病既然生了,就该直面现实,要战胜困境,实现人生价值。但这位母亲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点滴的言行累积。这样伟大的母爱,要细细地品味,也只有静静地、沉浸其中,才能体味出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这爱让史铁生明白了人活着的意义,使我们被母爱及史铁生的坚强深深地打动了。而这堂课,我主要就是通过作者病的痛苦和后来坚强的对比,让学生感悟到文章的灵魂所在。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固定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做得更好,只有通读全部教材,正确掌握各部分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善于发现问题,通过自己解决问题达到深化教材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此外,多练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根本途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形成。多练,可以是课外的多练,也可以是课堂上多练。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课堂上多练由老师组织,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练才能练得更加有效;同时老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练,了解到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是语文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