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名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翻译比较

2013-12-29 00:00:00方小燕
考试周刊 2013年11期

摘 要: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电影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引进到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然而因为各种因素使在影片片名的翻译上出现“一国三译”的现象。文章从实例出发,分析了三地翻译的优劣,强调彼此的相互学习,共同为整个电影翻译界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影片片名翻译 翻译基本方法 一国三译

一、引言

电影是一种雅俗共享、老少皆宜的大众艺术,在众多媒体中受众最广,影响最大。电影片名自然成了影片的商标,直接起着“导视”的作用。而这些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外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被大量引入我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电影翻译也随之占据翻译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一直以来,中国内地与香港、台湾地区的外国电影片名翻译却存在较大差异。“一国三译”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取长补短,共创佳译,促进中西电影事业交流,增加两岸三地文化互通,笔者从电影的功能、汉语译名的翻译方法和流行译名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同名英文电影影片汉语译名进行对比分析。

二、电影片名翻译的基本原则

无论两岸三地对影片片名翻译有着多大的差异,还是采用翻译的基本方法,即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而影片片名的翻译更是遵循着相同的基本原则。

1.经济利益原则

在电影制作者的眼中,经济价值才是永恒的追求。因此翻译时要使用夸张、比喻、增删词组等技巧使片名更加有趣、新颖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例如LEON译为《这个杀手不太冷》,《赤裸特工》译为Naked weapon。

2.信息价值原则

尊重影片的内容,并且暗含大量影片信息,如电影的主题、种类、文化背景,等等。如Night At The Museum译为《博物馆惊魂夜》,暗示出“惊魂”这一主题。

3.文化价值原则

翻译是跨文化的活动,电影反映了习俗、传统、宗教信仰与价值观。比如电影Seven,这个名字指的是人类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在西方文化中数字7是一个带着宗教意义的神秘数字。如果简单翻译成“七”,那么中国观众无法了解其中的含义,而翻译成《七宗罪》不仅凸显出宗教意思,还能让观众了解影片的大概内容。

4.审美价值原则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因此翻译必须意境悠远,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让观众从片名就能体会影片内容的浪漫、激情、悲伤、忧郁。比如电影Scent of a Woman,被译为《闻香识女人》,极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大陆及港台电影片名翻译方法的差异对比

1.大陆地区

与港台翻译不同,大陆翻译片名的一个最重要、最常见的方法是直译法,而改译法是在大陆最不常用的方法。大陆翻译者比较拘谨和含蓄,不会轻易过大改变原片名的本身意思。比如Brave Heart,大陆翻译成《勇敢的心》,而港台则译为《惊世未了情》(台),《英雄本色》(港);Million Dollar Baby被译为《百万美元宝贝》(大陆)、《巅峰对决》(港)、《登峰造极》(台);Sound of Music被译为《音乐之声》(大陆)、《仙乐飘飘何处寻》(港)、《爱猫扑,爱生活》(台)。因此,大陆的译者总是充分考虑国情和意识文化形态,翻译出来的片名比较中性、稳妥。但是有一部分影片很好地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为影片赋予了更多的色彩和意境。比如Gone with the Wind被译为《飘》,而港台的翻译为《乱世佳人》。

2.香港地区

香港地区翻译者的翻译方法灵活,较之大陆,意译法和改译法在香港比较盛行。电影名称属于诉求性的广告文体。香港浸会大学周兆祥博士认为:“广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销,增加客户的利润。所以谁管得着翻译出来的标语文稿跟原文关系是否理想。”所以香港的影片片名翻译更加注重刺激票房收入,具有极强的商业化性质。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香港人们被殖民统治一百多年,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较之台湾更加陌生,因此在影片片名翻译上又经常呈现一种本地域语言文化的特点。比如As Good As It Gets被译为《猫屎先生》,“猫屎”在粤语中指那些性情古怪、脾气暴躁的人,正好就是片中男主角的性格;再如Mr.Schmidt被译为《薯麦先生》,“薯麦”在粤语中指的是“愚蠢”。

3.台湾地区

台湾的译者和香港译者相似,并不严格遵循片名的原有形式,意译法较之香港更为普遍,部分也用改译法。在追求商业最大化的同时,由于台湾并不像香港受过太多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对影片片名的翻译上仍然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而最大的不同是台湾译者在翻译时显得粗俗,趋于口语化、娱乐化,甚至有时格式化,呈现“千名一面”,译名没有心意。如Eraser译为《魔鬼毁灭者》;Kindergarten Cop译为《魔鬼孩子王》;Last Action Hero译为《最后的魔鬼英雄》;Terminator译为《魔鬼终结者》;Total Recall译为《魔鬼总动员》。

总而言之,在大陆,电影被视为一种教育手段,译者往往注重异化策略语言规范,中规中矩,精益求精。而在港台,电影已经发展成一种成熟的产业文化,过分追求商业利益导致滥用煽情、刺激、诱惑的情况严重。而正因为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给予电影翻译者更多的比较和学习的素材,让他们取长补短,既顺应电影发展的需要,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整个中国翻译界的电影片名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林菊.接受美学理论和电影片名的翻译[J].电影评介,2006(24).

[2]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1):58-60.

[3]郑玉琪,王晓冬.小议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J].中国翻译,2006(2):66-68.

[4]杨柳川.大陆与港台三地电影译名的比较[J].成都大学学报,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