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从实施高考自主命题以后,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在众多自主命题省份中保持其独有的特色,颇受众人瞩目。作者以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为切入点,再结合近几年的作文命题,分析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供大家参考与评议。
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 创新思维 思辨性 隐性 多义性
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备受关注,在新浪网发起的作文调查榜单中,安徽作文题高居“最坑爹”、“最寓意深远”、“最给力”三大榜单之首。
出现这种现象是否说明2012年的安徽省高考作文题出得很另类?先剖析作文原题: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从以上作文材料来看,其反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比较符合新课标“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1]的要求。“梯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相信绝大多数考生看过,也知道它的功能。故此,从命题的材料内容来看,不是难倒考生写作的缘由。
从作文命题的立意来看,命题者并没有言明哪种题意范围以此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不像2007年《提篮春光看妈妈》中要扣住“春光”,2008年《带着感动出发》中要突出“感动”,甚至连提示或引导的话语也没有。对材料内容如何理解,完全交给学生去处理。这有助于学生放开手脚,发散思维。从作文的立意来看,学生发挥的自由度还是比较广阔的。
从作文的文体要求看,大致保持了前几年的文体要求,除了不准写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从以上分析来看,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的要求与往年相比,宽松了不少,理应写好此次作文。但结果恰恰相反,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普遍感到“云里雾里”,无处下笔。其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在于学生没有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动向,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内涵。
纵观安徽省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有三个特点比较突出。
1.注重创新思维。
新课标要求写作“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1]就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而言,命题者不给任何提示或暗示语,实质上是要求考生就“梯子”如何放置这一日常生活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悟,有考查学生创新思维的意图,因为我们的许多感悟、创新就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牛顿通过掉落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其中一例。可惜的是,无数考生无法领会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拿到题目后茫然无措,不知所云。究其根源在于学生早已形成灌输性思想,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教诲、书本的讲解、专家的权威,天长日久,变成了一个个“接收器”。
2.重思辨性而非情感性。
从作文材料内容来看,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从梯子这一日常现象中提出看法或悟出道理。因此,它属于思辨类的作文题而非情感类的。纵观安徽省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命题有从重情感向重理性方向发展的趋势:2007年“提篮春光看妈妈”和2008年“带着感动出发”属于情感类的作文,2009年“弯道超越”属于情感类向思辨类的过渡,2010年“吴兴杂诗”、2011年“时间在流逝”和2012年“梯子横放”可划归为思辨类。若学生不了解这种从情感到理性的转变趋势,再加上平时缺乏理性思维方面的训练,要想写好思辨类的作文就难上加难了。
3.增加审题难度,突出选拔功能。
从增加审题难度来看,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材料主旨多隐性,少显性。
“多隐性,少显性”是指哲理隐藏在题目或材料中,而非一眼就能看穿。考生要想抓住题目或材料中隐藏的哲理,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去审题、归纳和提取。这个过程实际上有考查、测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意图。这与新课标“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1]的精神是一致的。对于作文材料中“梯子”的放置问题,思维能力强一些的考生能够透过材料的表面理解作文命题中的内涵,思维能力差的考生有可能把作文题目内涵审偏,从而在接下来的写作中跑题。许多考生看到作文题目后感到“云里雾里”,不知道如何“审”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哲理,这实际上是思维能力贫乏的表现,与平时缺乏训练不无关系。
(2)材料内涵的多义性,非单一性。
多义性是指作文考题中包含多种内涵或哲理,有待考生去发掘、去探讨。
为了更好地说明多义性作文命题所带来的审题难度,我们可以结合近时期国外的考试作文题加以比较。A.法国高中毕业会考作文题目:对于真理(相)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2010年文科类)B.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作文题目:①是出名的人幸福还是不太出名的人更幸福?②改变自己的态度比改变坏境更有利吗?C、英国高中课程考试作文题目: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为什么学习它?……[2]显而易见,国外的作文题目明确而明了。安徽省作文题目则不然,以2012年高考作文题为例,材料中可隐含以下观点:A.从解决问题方法看,将梯子放倒最能解决根本问题。B.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细节。C.突破定势思维,转换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等。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欧美的考题是直接用理性的语言提出问题,并且问题很单一,而安徽的考题将更多的哲理隐藏在材料之中,要求考生以不同的角度从材料中发掘哲理,提出观点。并且面对众多提出的观点,考生还要揣摩哪一种观点最能体现题意。毫无疑问,这大大加大了考生的审题难度。
针对以上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特点,笔者建议:学生在平时作文训练时一要紧扣新课标,二要突出作文的创新性和思辨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考试中被高考作文“放倒”。
参考文献:
[1]2003年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孙绍振.理性分析:立论的基础——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纵横谈.语文学习,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