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智商有多高?

2013-12-29 00:00:00
科学大众(中学) 2013年10期

114减去38等于几?你是否觉得心算的时间比以前长了?计算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吗?

科研人员以男性居多,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特征存在差异吗?

世上有不少能够解数学难题的人、开发新技术的人、博闻强记的人,这些人的智力有共同点吗?

关于智力的疑问很多,心理学家从10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智力测验等工具,对人类智力展开调查。让我们站在智力研究的角度,逐个解答上述疑问。

Q是什么?

智力测验的结果体现为IQ(智商)数值。IQ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比内提出的“心理年龄”。心理年龄的定义是,最多能够解答智力测验中哪个年龄水平的题目。起初使用的是“比率智商”这个概念,定义是: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再乘以100。5岁儿童如果能够回答10岁的题目,那么生理年龄是5,心理年龄是10,比率智商就是200。不过因为所有题目的设计都针对儿童,所以最多只能测试到15~16岁的水平;另外,随着年龄增长,定义中的分母变大,导致IQ变低,所以无法适当地测算成人的IQ。

针对这个问题,为了计算成人IQ而改进了计算方式。目前使用的是“离差智商”,以判断“在整体中处于什么位置”。例如,IQ145是指在整体排名中处于前0.1%的位置,IQ130是处于前2%,IQ115是处于前16%,IQ100是处于前50%,也就是平均水平。这种算法类似于常见的标准化考试中说明难易程度的“离差值”。

顺便指出,有意义的离差智商范围在45~145之间。高于145或者低于45的IQ值的误差较大,所以不具有意义。电视上介绍的“IQ180的人物”, 恐怕是使用古老的比率智商的智力测验得到的结果。

智力测验不同于普通测验

目前的智力测验是如何设计制作的呢?在学校里,如果要测试对概率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就会设计使用概率知识解答的题目。可是,想要测定“智力本身”的时候,应该设计什么样的题目呢?

事实上,能够测定一般智力能力本身的题目并不存在。所以智力测验使用的方法是“暂且把聪明人能很好解决的题目都凑起来”。这时候,题目内容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来看看智力测验的设计方法。

首先,选择一个规模在几千人左右的群体,比如某个学校的已经参加过考试的全体学生。在这个群体里,把考试成绩排名靠前的人看做比较聪明的人。

要求群体中的人回答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题。然后,把题按照“什么样的人正确回答”的原则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这几类:所有人都回答正确的题,所有人都回答错误的题,一部分人回答正确但与其考试成绩无关的题。然后,找出那些成绩好的人回答正确,而成绩不好的人回答错误的题。

最后,找到的这些题就能够很好地区分(识别)不同成绩的人。把这些题集中起来,智力测验就设计好了。

这种设计方法导致智力测验中都是一些乍一看跟智力无关的题。智力测验选择题的标准,是“成绩好的人回答正确,成绩不好的人回答错误”,并不关心题的内容。

比如“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在哪个大陆”这个题,就是乍一看与智力无关,但却是很好的智力测验的题目。

人类的智力正在持续不断地提高吗?

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智力测验得分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IQ大约每20年上升15。这一现象称作“弗林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弗林在1987年发现。

人类的智力不会在短短几十年内快速上升。产生弗林效应的原因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是年轻一代,接受了长期教育,适应了智力测验方式的人就越多。测验题目原本能够区分不同成绩的人,却变成了所有人都能正确回答的题目。

这样一来,与测验制作时参照的群体相比,得高分的人的比例提高了,罕见的“IQ145的天才”看上去就变多了。

与之相反,还出现了“反弗林效应”。这是由于教育内容的变化,智力测验中任何人都无法解答的题目逐渐增多,看上去出现了整体智力下降现象。

专家认为,从智力测验制作到使用的时间间隔越长,弗林效应越明显。为了防止出现弗林效应,定期修正智力测验题目十分必要。

你也许觉得,只要接受了智力测验,就能够判断自己的智力在整个人群中处于什么水平。然而现实中由于各国使用的智力测验题目不尽相同,所以只能说是“自己的智力在本国人群中处于什么水平”。

这种说法原因如下:比如A国的智力测验是以A国人整体作为参照对象来制作的,所以会包含“是否知道A国三大名山”之类关于本国文化的题目,在题目形式等方面也具有本国特征。所以生长在国外的人往往智力测验的IQ会比较低。一个在B国生长的人,在B国进行智力测验,IQ得分为115,在A国却只能得到100分。只有在其生长的B国测定的IQ,才是对这个人智力的合理适当的评价。

智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吗?

不同年龄群体接受智力测验的结果表明,除了语词理解智力之外,其他方面的智力从20岁起出现下降。

但是,由于弗林效应的影响,年轻一代由于长期接受教育,在智力测验中更容易得到高分。这种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测验的方法,成绩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原因可能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教育经历的差异。理想的方法是对同一批人在间隔几年后再接受同样的测验,以排除弗林效应的影响。通过“人口同龄群分析”调查发现,“归纳推理”、“语言能力”、“语言记忆”、“空间知觉能力”等智力因子在50~60岁之前不断上升,而后缓慢下降。从20岁开始持续下降的只有“知觉速度”。不过需要注意,这个结果并不能说明“每个人的智力变化过程是相同的”。

智力存在男女差别吗?

数学好的人里面,男性比较多。事实上,智力测验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擅长的能力的确存在差异。男性擅长计算和空间掌握能力,而女性擅长语言相关的能力。

想想你身边的人们,是不是所有人都符合这一规律呢?恐怕并非如此。实际生活中数学很差的男性、外语很差的女性都不少。这是因为个人差异比男女群体平均差异更大。

在一般智力能力方面(词语理解、联想记忆、计算能力、空间知觉等方面)男女存在差异吗?从目前已经进行过的大规模调查来看,平均IQ男性确实略高。不过,男女在这一方面的差异极小。

由于男女擅长的能力不同,当智力测验的题目结构改变时,这一微小差异会轻易发生逆转。

另外,极高IQ的人里面,以男性居多。原因在于,男性群体的IQ差异更明显,这点已经证实。

工作成绩与智力之间是何关系?

有的时候,企业招聘也会使用智力测验。企业把智力测验看作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人才的方法。除了智力测验之外,还有其他能够预测工作业绩的因素。

1998年,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施密特与约翰·亨特使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过去85年间超过3万人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智力测验对工作业绩的预测能力(预测能力是表示测验成绩与工作业绩的相关性指标,取值范围从-1~1。预测能力为1的测验能够很好地说明工作业绩。预测能力为0的测验与工作业绩不相关。预测能力为-1的测验,成绩越差说明工作业绩越好。)为0.51,处于较高水平。另外,实际工作测验(0.54)、工作知识测试(0.48)、同事评价(0.49)等也是预测能力较高的因素。而工作经验年数(0.18)几乎没有预测能力。另外,拉文纳·海尔森等人在1999年的研究成功表明,那些“外向的、理智而情绪稳定的、不愿协作的人”更容易取得工作成功,这一结果稍稍有些出人意料。

与工作业绩相关的因素中,也有一些是智力测验无法测量的。比如,很多取得优异业绩的人都付出了持续不懈的辛勤努力,短时间的智力测验体现不出这一点。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单靠智力,难以决定事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