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花露水并不陌生,它当之无愧是伴随我们成长的消暑佳品。不过现在人们对直接与身体接触的日用品是十分谨慎的,所以花露水是否安全,用多了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等,都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今天不妨来好好了解一下我们这位老朋友吧。
花露水or花露酒
大多数花露水的成分说明中,乙醇二字总是赫然在目。因此不难想,花露水也可能有着一些酒的特性。那么,花露水中酒精成分到底有多少呢?
大多数厂商均未公布其花露水中酒精含量(网络上有称约70%),但确有新闻报道过花露水被点燃从而伤人的事例。为了验证花露水是否可燃,我购买了某品牌花露水并加以实验,无论是对着火苗喷射花露水,还是用打火机靠近涂成水膜的花露水,均可轻松点燃。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常温下只有高度酒才能被点燃,而低度酒很难被点燃。在古代西方,人们也利用这个原理来校验烈酒。所以,既然常温下花露水也能被点燃,那其中酒精的含量应该也不会太低。那么,花露水用多了会不会“醉”呢?
醉人的花露水
对于大多数成人而言,花露水毕竟为外用且用量有限,因此并不“醉”人,但对婴幼儿来说,情况并非如此。
上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一个婴儿病例首次证实了酒精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婴幼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皮肤吸收功能远较成人强;此外其肝脏解毒、代谢能力尚不完善,因而更容易造成酒精的蓄积乃至中毒。临床上小儿发热后酒精擦浴不当导致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新闻中也曾报道家长给儿童过量使用花露水后导致昏迷的事件。
此外,部分人群对酒精较为敏感乃至酒精过敏,他们在使用花露水及其他含有酒精的日用品时也应谨慎。
驱蚊是否安全
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花露水中都添加了驱蚊成分,其成分多为避蚊胺(DEET)或驱蚊酯(BAAPE)。它们通过影响蚊虫嗅觉感受器,让蚊虫无法判断“猎物”的正确方位。
避蚊胺作为最经典常用的驱蚊产品,其应用已有近70年的历史,科学家对其研究也较为透彻。一般情况下,10%~30%浓度的避蚊胺直接涂抹皮肤,无论在儿童还是成人身上都是非常安全的。不过近年来,随着避蚊胺对机体神经系统PdRmtkHXljGqiQ3w9MTrbQ==所造成的影响被逐步发现,各国对其在商品中的浓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限制。美国儿科协会(AAP)建议2个月以下婴儿避免使用此类产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驱蚊酯安全性的评估总结,驱蚊酯对人体皮肤无明显刺激或毒性,其动物实验中最小的半数致死量为14mL/kg体重,远高于花露水中的使用量。驱蚊酯相对避蚊胺的驱蚊效果更长,对机体影响小,因而目前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薄荷与冰片
除了酒精蒸发,花露水中的薄荷醇与冰片等成分也给人以清凉舒爽的感受。这些成分在花露水中的含量都较低,皮肤涂抹不会引起什么不良反应。稀释过后给婴儿使用的话,也不存在过量、中毒等隐患。但如果对这些成分过敏,选择花露水时就要注意了。
另外,花露水中的香精含量虽低,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产生什么不良影响,但对香精过敏的消费者仍应当注意避免直接接触。
总体而言,除了极少数过敏反应,花露水在日常使用中是非常安全的;即使对婴幼儿,稀释后使用也不存在危害。但如果不法商贩利用不合格乃至有毒原料(例如甲醇)配制花露水,其危害就十分巨大了。
Q:牛排的“几成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美味的牛排,最好取自牛的背中部和腹部这两个部位的肉,肉质较软,并以50℃~75℃的烹饪温度进行加热。
肉是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其中肌球蛋白发生变性所需要的温度最低 ,它在50℃时就开始发生变性。牛排内部被加热至50℃时,接近于生肉的状态,这种熟度被称为“一成熟”。
当温度达到60℃Lrxn67EBRCbKBfyNuM3wnA==时,肌球蛋白进一步变性,同时结缔组织中的骨胶原也在发生变性,开始收缩。这时的牛肉会比一成熟时变得稍硬(有弹性、有嚼劲),表面虽然有肉汁渗出,但肉内部仍留有许多肉汁,因此吃起来有多汁的感觉,这种程度的牛排熟度叫做“五成熟”。
如果在此基础上继续加热,肌球蛋白和骨胶原会进一步变性,牛肉会变得更硬。由于鲜味肉汁大量流失,吃起来会有干巴巴的感觉。这种状态的牛排熟度叫做“全熟”,内部的温度大约在75℃。而肌动蛋白在80℃时开始发生变性。这就是“加热过度,肉就会变硬”的原因。
至于几分熟的牛排才好吃,这就要因每个人的口味而异。
Q:如果脑子真的进水了会怎么样?
生活中,人们常用“脑子进水”来形容思维不正常或者想法古怪,其实,如果脑子里真要是没有“水”,那么人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脑子里的“水”被称为脑脊液。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蛛网膜下腔、脑室和脊髓中央管内,相当于脑和脊髓的组织液和淋巴液。脑脊液可以保护脑和脊髓,并为它们提供营养,还能运走代谢废物,维持颅内压的稳定。脑脊液主要是由脉络丛的上皮细胞分泌,以侧脑室为多,约占总量的95%。由侧脑室产生的脑脊液,经左、右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再流入第四脑室,然后通过第四脑室的3个孔流入蛛网膜下腔,再汇入硬脑膜静脉窦,最后经颅内静脉返回心脏。这个过程,就是脑脊液的循环。
如果由于脑脊液丢失导致脑脊液量减少,或是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以及通过蛛网膜绒毛的回流阻滞所导致的脑脊液量的病理性增加(即脑积水),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当脑脊液量减少时,颅内压会相应降低,脑血管随之扩张,血管壁的痛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人就会觉得“头痛”。而当所谓的“脑子进水”,即发生脑积水时,颅腔会扩大、颅骨会变形,颅内压会升高。发生于儿童(特别是颅骨缝未闭合的儿童)的脑积水,则会引起眼眶以上的颅腔扩大、颅骨变薄,从而导致颅骨变形,可能影响到多条神经,大脑实质的体积也往往因此受限,从而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成年人发生脑积水时,则会引发心动过缓、大脑功能抑制、意识模糊等一系列的严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