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教育现代化重要标志的多媒体教学已普遍应用到各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将原先仅靠教师言传学生意会的听觉效果诉诸更直观的视觉效果,课堂教学容量的空前超大、知识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均相应超越传统教学。但从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应看,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投放量与学生的接受量并不是等价或成正比转换
谈到这一弊端产生的根源,我们对“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终是为了谁”的认识应该澄清:是方便教师教学还是方便学生学习?答案显然是倾向后者。但从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看,二者恰好是错位关系。再者很多教师还是信奉“多教多学”这一主观教条,在未使用多媒体时常遗憾有好多内容未能在单位时间的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现在终于可以通过多媒体尽情投放给学生。无奈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认知主体,而非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课后座谈发现这种有悖认知规律的做法使好多学生连阅读都不能完成,更谈不上通过学习接受形成习得终至实际能力了。
二、线性的使用方式导致学生直接关注问题结果,弱化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过程
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者可以随机或无序的方式使用,甚至可以按照学习者的愿望交互使用。但多数教师在实际运用上多是线性呈现方式,顺序播放教学内容。这种定向、模式化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发散思维的拓展。尤其是问题与答案平面的展示,使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作用失去了常态化,学生本应主动与教师同步思考、主动探索的积极作为变为直接关注问题结果的消极等待,这就弱化了学生在求知中训练联想、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过程,也与新课改倡导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相悖。
三、教学中存在滥用多媒体技术的现象,忽略其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
有效性是这次课程改革突出的主题。而现在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不考虑多媒体技术运用得是否合适,所提供的音像与教学内容的情境能否相统一,能否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在一次优质课大赛上,某位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鉴赏《登高》,每张幻灯片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各有一枝绽放的红梅,枝头上并立一对喜鹊,这与诗人“悲秋作客他乡,暮年抱病登高”的苦闷心情极不协调。究其原因是制作课件前没有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进而与教学内容有效对接。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示范作用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事实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大都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实际操作者,而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师生情感交流的参与者,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控制课件运作、学生阅读屏幕内容的双向分离活动,造成师生相互对话、与文本对话形态消失。再者,使用多媒体教学,音像、文字交互呈现,教师示范性的朗读被名家朗读的录音取代。然而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现场朗读,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课件的运用还使得教师严谨美观的书写也相对减少,难以发挥身教的示范作用。总之,教师多方面的才艺在多媒体教学控制的课堂上也渐失展示平台。
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我们并不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有些方面的巨大功用,我们需要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规避弊端,更好地发挥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铁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