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日记应用及价值分析

2013-12-29 00:00:00郑建忠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3期

【摘 要】物理课堂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遵循课程标准要求,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从单纯的现象分析教学转向原理与现象关联教学,从而体现“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创造性地教育实践,无疑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基于此,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通过真实的行动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的分析,探讨“体验日记”的应用和价值。

【关键词】初中物理 体验日记 行动研究

日记,作为一种应用文的文体,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人们对生活现象和生活经历的观察与思考,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开展以生活现象观察与记录并解释生活现象的记述为载体的日记写作,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与实践研究能力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空间。同时有效契合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相吻合。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笔者结合二十多年物理教学的体会,在一所农村初中开展了为期四年的“指导初中学生写物理体验日记,促进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发展和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的微型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现在的学生由于参加社会实践、参与户外活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等机会较少,缺乏学习物理需要具备的基本生活体验。加之课堂教学中,知识与应用割裂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一味地听课、读题和解题,难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难以构建和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模型,阻碍了课改精神的落实及课标要求的实现,直接影响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尽管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方法和途径很多,然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的,并不能从根本上引导和调动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学习物理生活经验的积极性,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物理知识”与“物理知识的应用”两张皮的顽症。

二、体验日记的教学实践

学生能否写出高质量的物理体验日记,关键是教师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能否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行为给予正确引导,能否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及其过程、方法和效果的评价的促进作用。因此,笔者在指导初中学生写物理体验日记时,重点抓了兴趣培养、作业改革和作业评价这三个环节。

1.培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这一微型课题的研究取得较好的进展,首先得培养学生写物理体验日记的兴趣。

为此,笔者在研究的起始阶段特别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教材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并不玄奥,就在他们的身边,从而克服其学习物理知识的畏难情绪。如在讲到“热胀冷缩”的现象之前,笔者不是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来灌输这方面的物理基本原理,而是提出问题:“街道上的水泥路面有没有间隙?”“为什么水泥路面每隔一段距离就存在间隙?”让学生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想法,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观察生活的做法和大胆设想、解释生活现象的态度表示肯定,如此一来,“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便深入学生内心了。最后,笔者进一步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可以解释?”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并回答。

通过类似的课堂教学行为与方式,学生逐渐认识到,学好物理的意义很大,而且要学好物理,就必须积累一定的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观察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2.改革作业。

传统的初中物理作业,就是学生做题,而且是大量地做题。这种以“做题”为唯一方式的作业,固然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具有较大作用,但是对于促进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的提升并无多大意义。反过来,只有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武之地,学生才能体验成就,学习积极性才会明显增强,由此才能逐步培养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无疑是与课程标准中对物理学科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方法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因此,笔者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了改革,在要求学生完成基本的与所学物理知识相配套的习题的同时,设计和布置学生写物理体验日记的作业,要求学生所记录的内容必须是亲自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或在家里自己做的物理小实验等,不能照抄书上现成的物理现象,也不能重复课堂上已经做过的实验,并在笔者发给学生的专用的“物理日记记录表”上详细记录(见下表)。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记述物理体验日记的作业并非都是教师布置的“命题作文”,事实上笔者所布置的类似语文“命题作文”的作业所占比例有限,而更多的是学生“自主作文”,即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和体验,把他们对生活现象的真实物理体验与解释记录下来。笔者以为,这样的作业改革恰恰是作业的开放性的一种体现,也是“以人为本”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一种体现,是一种适合几乎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3.评价与运用。

因为教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学生写体验日记一般都很认真。对于学生所写的体验日记,笔者不仅逐一认真批阅,在“物理日记记录表”写上教师的评价,而且对写得认真、内容精彩、观点独到、富有创意的物理体验日记,还要在课堂上阅读表扬,或者印发学生交流、学习。

笔者注意到,如果把每一次全班学生所写的物理体验日记都整理、汇编出来,就会是一本内容十分丰富的物理小百科全书。因此,笔者特别重视对体验日记的二次开发和利用。每一次学生的物理体验日记,都装订成册,贴上封面,放在班级的“图书角”,供学生课间阅读,相互分享。

三、体验日记的应用效果

指导学生进行初中物理体验日记写作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下摘抄的是八年级学生刚学物理时所写的一篇物理体验日记中的片段。

黄晓晨同学在学习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后写道:我今天下午放学后,看见一只猫站在家门口,我想去吓一吓它。我慢慢地走过去,就快要捉住它了,可猫背后好像长眼睛似的,比我快一步逃走了。现在我明白了,猫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次声波,所以,不管我们走得多轻,猫都可以听到。

几年来,笔者的一些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同样对物理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不少学生还成为了班上的物理科代表。在与他们交流时,学生纷纷表示,所有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在初中阶段就培养了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和兴趣有关。更有一些学生说,他们本来怕写作文,也写不好作文,没想到居然因为坚持写物理体验日记,现在作文也能写好了!

四、体验日记的价值分析

初中物理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所以,学好物理,离不开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也离不开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初中学生写物理体验日记,是笔者在实践初中物理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过程中所作的一点探索。通过有目的地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写物理体验日记的活动,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教学的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生活延伸得越广泛、越深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就越积极、越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越浓厚。如果教师能结合所教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再到生活中进行更广泛的观察,或者利用家中的简单器材再做一些物理小实验,学生在亲历物理现象的观察、思考、记录的过程中,就一定能更加体验到物理学科的奥妙和趣味,从更深的层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