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视阈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成为教育的根本宗旨。本文探讨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学生学习态度,促进科学化学观的形成,最终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小组 策略 尝试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
1.学习小组的规模。
科学研究以及我们的实践均表明,最佳的学习小组合作人数应在4-8人,笔者根据班级实际,确定了6人学习小组。因为不论对于学习还是管理来说,6人学习小组都具有很多的好处:6人学习小组变成2人一对,可以最大范围内实现学生的互动;学习小组规模越大,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而6人学习小组恰好可以避免这一问题;6人学习小组可以有更大力量去完成任务。
2.学习小组的划分。
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间互动的能力越强,则学习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为了兼顾班级中的各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入学成绩将性别、学习成绩、应变能力等方面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了便于完成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任务,上化学课时各小组坐在一起。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每组内设1名组长、1名汇报员、1名书记员、1名检查员。
3.学习小组的座次。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座次的安排同样重要,科学的安排能有效促进内部交流。为了利于协同合作,学生之间必须坐得足够靠近,这样他们才能方便地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
4.学习小组合作规则。
(1)岗位轮换制:学习小组设立的组长、书记员、检查员、汇报员等采用每2周一轮换。
(2)学习规范制: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展示阶段,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
(3)学习小组交流程序:要分析问题的对错,不能仅仅考虑答案,还要细分原因,为什么出错,症结在哪?题目包含了哪些知识点?用到了哪些方法、使用了哪些解题技巧等。
二、基本实施流程及教学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课堂和课外两种合作学习模式,一般地,学习的活动流程如图所示。
这个基本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作用,也有必须遵守的规范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按照这个流程进行操作,达到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三《铝及铝合金》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为例,展示小组学习的具体操作流程。
【教学内容】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和掌握铝的性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1)布置任务:这是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始。任务分两种,即每人共同完成的任务和分组完成的任务。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布置小组讨论: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
(2)明确要求:是指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过程、方式、主体、标准、效果等内容提出明确的目标,其作用是作为小组活动后对活动效果评价的依据。本案例的活动形式是:自主选择活动形式;自行讨论任务;将讨论结果展示。
(3)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目的是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在本课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有关金属铝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4)组内交流:必须人人参与,而且要优先安排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参加交流(组长安排),目的是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学生讨论使用铝质易拉罐的得与失、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内容。
(5)形成共识:要求每个人对小组的各种见解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整合,集中集体的智慧,达成共识,作为小组的结论,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各个小组把讨论的结果整理成书面材料上交。
(6)班级展示:将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学生展示,要求必须人人参与,而且各人要有明确分工(组长安排),合作性展示。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展示各小组活动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活动形式:①主题辩论会:围绕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这一主题设正反两方,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辩论;②新闻发布:由小组成员扮演各种不同角色和各方面专家召开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由小组成员扮演);③由主持人提出各种有关铝制品的问题向同学征求答案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调动同学的参与热情。
(7)质疑答问:由外组学生质疑本组的研究成果,本组学生要对质疑进行解答(一人为主,成员互补),并根据效果奖惩。
(8)完成任务:对学生策划的活动方案作总结,并对优秀的进行表扬,将本次策划活动方案的书面材料整理为平时成绩记录下来。
三、评价标准及评价策略
1.先进学习小组的评选标准。
(1)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强烈的竞争策略和方法,勇于面对困难,并能冷静、耐心地解决困难。
(2)要有合作意识和小组荣誉感,小组成员都有平等的自我表现的机会,能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发表、讨论并解答问题,能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
(3)有和谐的小组间关系。能主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吸收别的小组的长处,使本组的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使学习小组能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任务。
2.实施小组评价。
(1)作业情况评价:每天由各组学科组长交换评价相邻学习小组各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
(2)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各学习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课堂讨论和展示参与的积极性。
(3)考试成绩评价:结合平时检测及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的成绩,对各学习小组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1.合作学习的作用。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团结协作中掌握了知识,增进了感情,培养了能力。这些是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所无法获得的。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探究等教学环节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
2.合作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在小组学习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是坐在一起,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学习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用,走入了教学误区。
(3)教师指导不力,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教师提出要求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不监控学生的交流活动。
(4)合作没有结果,在某些情况下,问题靠学生的能力无法解决,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只能做无谓的争执,结果是不了了之。
实践证明,只要在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改善学习态度,促进科学化学观的形成,实现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