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环节,优化语文教学的效度

2013-12-29 00:00:00甄方园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4期

语文教学的效度,即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把握三个环节。

一、教学准备要充分

1.解读教材是关键。

有的教师备课时不去深入地阅读文本,而是先查阅教学参考书或下载别人的教学设计,并简单地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不仅会阻碍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更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读教材,其实就是开发文本的教学资源,甚至是对文本意蕴的重组与提升。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缘由以及作者的思想或意愿是解读教材的首要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准确把握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内容和精要部分。抓住了文章要点,再去设计教学,肯定会事半功倍。

2.设计目标是核心。

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航标”,在教学中,教师、学生不能跟着感觉走。

最近,笔者听了一节课《喂——出来》,这篇文章是日本科幻作家星新一创作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幻小说。讲授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结构、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该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可是授课教师却用了很多时间展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并进行了互动评议。显然,他是把“环保问题”当成了教学的主题。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选准教学目标,并将其醒目地标注在教案上。必要时,还可以在讲课前将教学目标写在黑板上。这样,教学中师生都会有明确的方向感。

3.引导预习是前奏。

预习,就是为下一步的深入解读搭建一个稳固的平台。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教师要有引领的方案。如果是记叙文,教师可以选取“记叙文的六要素”作为预习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叙事的主线;如果是小说,教师可以选取“小说的三要素”作为预习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安排情节、怎样写人、怎样通过人物形象透视社会主题;等等。

预习的心理预期也值得关注。如果学生乐意按照教师的要求去预习,固然很好;如果学生因为有“问题负担”而压抑了读书的热情,教师完全可以鼓励他们甩掉包袱,轻松、自由地读书。

二、课堂教学要高效

1.整体感知,交流预习效果。

整体感知往往和检查预习效果穿插进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各自的预习成果,进一步整合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还要利用优秀生的“拉动”效应,带动尚未达到预习效果的学困生能够“再一次出发”,帮助他们也能自信地进入随后深层次的阅读。

2.品味语言,重视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内涵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精读并理解。所以,一节高效的语文课,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文本中妙笔生花的语言:或是别具一格的修辞,或是超越时空的想象,或是独抒心灵的表白,或是跌宕起伏的情感,或是奇崛不平的章法……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更加全面、透彻。

3.练习迁移,提升语言能力。

学生平时积累的语言词汇若长期不用,就会僵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语言词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生成字——组成词——造成句——说成话——写成文”的形式训练学生,改变以往字词教学的“呆板”与“枯燥”。这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而在运用中,他们又会积累新的知识。

三、课后反思要重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学也是一种生活,也需要反思。

有的教师不勤于反思,不善于反思,不愿意反思,久而久之,就围就了一个不利于自身专业成长的闭塞环境,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为严重的是耽误了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及时记录这节课的得失,深刻反思每一个教学细节。如果是听别人的课,也要试着用“心”与教者同步“上课”,将自己的思路与教者的思路进行对比、碰撞,课后再进一步分析、思考,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笔者相信,如果语文教师能把握好以上三个环节,教学水平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邱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