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海洋文化实践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把课程开发作为核心追求,依据活动课程方案,切实推行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活动场所,围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规划,把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通过物质建构等形式直观呈现。
一、推行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方案
制定《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指导特色课程的实施。能力要求上,高一年级为调查、实践能力等级;高二年级为原因分析能力等级;高三年级为规划与设计能力等级。师生评价上,对学生评价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评价的重点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
二、规划建设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场馆
1.整合现有研究性学习场馆。
“海洋科技文化苑”目前主要以海洋生物标本为主,且数量庞大,种类丰富。一些标本没有能够按照类别摆放,许多标本还缺乏说明性的文字,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使用的困难。计划让学生在参与标本分类中掌握海洋生物种类的特征,并熟悉海洋生物的分类方法。同时,遴选出有代表性的物种,强调其研究价值。分类整合后组建“海洋生物”主题馆。
2.规划建设研究性学习主题馆。
依托现有活动主题和地方特色,先期规划建设三大主题馆:海州湾度假区、龙王河以及秦山岛。三大主题馆内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模型类、实物类、图片类、成果类。
3.配备图书和电子资料室。
综合实践活动图书资料主要分为三类:海洋类、综合实践活动类、乡土类。
海洋类图书主要有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灾害、海洋养殖、海洋生物标本制作等类别。学生通过阅读图书了解海洋自然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树立海洋国土的观念,形成海洋意识。
综合实践类的图书资料主要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典案例集锦以及活动的光盘等。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步骤。
反映地方特色的图书资料主要包括海州湾自然概况、淮盐古今、渔业发展、东夷文化、海岱文化、徐福文化、海州湾的语言与民俗以及地方志等。
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料,学校还配置了70台笔记本电脑,加上原有的电子阅览室,建成电子资料室。电子资料室的建立,丰富了学生获取综合实践活动资料的途径,弥补了图书资料室的不足。
三、构建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
利用现有设备建立或完善模型、标本、贝壳和沥粉画等制作工艺室,并改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建设模型制作工艺室,借助通用技术实验室的车床、铣床等,自主制作演示设备、数据模型等。
完善标本制作工艺室,配备专职教师,专门指导制作、专人管理;配备标本制作的专用工具和药品,制作各种海洋生物标本。
完善沥粉画制作工艺室,编写课程案例《沥粉画工艺》指导学生活动,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作品的创意设计。
完善贝壳工艺制作室,配备专职教师,指导制作。开展诸如“海螺壳上的大海”等系列主题创意活动,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改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添置实验仪器,开设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实验,如分析水质和土质污染的程度、泥沙含量等。
四、实现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有效衔接
创设开放的、多渠道的实践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让学生把学校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在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知名校友、学生家长等社会资源,拓宽海洋综合实践基地的范围,利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基地”和高校“海洋实验基地”,提升综合实践活动重难点知识的直观呈现水平,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实现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的真正衔接。
五、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支持平台
搭建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设计开发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支持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1)资源性支持,平台提供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主要包括用于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源、工具资源和用于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2)人际性支持,平台可创建协作学习的环境,实现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3)管理性支持,平台可以实现对学习过程诸要素的管理,主要包括对课题档案、学生档案、教师专家档案、网络资源的管理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成果的统计管理。
六、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要立足于服务学生发展,也要相应带动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学校建立了外聘专家工作室、校内专家工作室、学术报告厅、教研组沙龙会所、多媒体放映室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外聘专家工作室:聘请更多的海洋专家作为学校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顾问,定期邀请他们到校作专题讲座,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校内名师工作室: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在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再选择一批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有特长的教师作为校内专家,建立工作室,定期开讲座,并主持标本制作室、模型制作室、贝壳工艺室、沥粉画工艺室,具体指导学生活动。
学术报告厅:邀请校外专家和校内专职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打造教师与专家相互交流的平台。
教研组沙龙:教研组教师相互交流、研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多媒体放映室:展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和播放专家讲座培训视频的平台,定期播放综合实践活动实录,探索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
七、共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网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科课程以系统知识学习为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活动为基础,重个性发展、重知识统整、重社会价值观的调适、重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这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多困难,因此,校际之间应该加强在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的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实现共同提升。组建综合实践教研组,开展学研活动,针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营造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