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2013-12-29 00:00:00刘兴法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4期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位于海州湾畔,濒临黄海,北依龙王河,这里的学生梦里有涛声、眼里有帆影,他们有大海般的性格与豪情。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效益,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升素质教育层次,学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探索富有地方海洋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实施途径,彰显教育培养模式的特色化,为实现新时期高中教育教学由统一向多元、由普遍向个性转变提供经典样板。海洋文化实践课程整体框架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一、构建基于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总结和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经验,在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具有海洋特色的课程实施方案。筛选出海洋特色的活动主题,并开发系列活动。通过专家调研和指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层次,整合形成合理的能力层级结构。

二、构建基于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核心内容模型

在“海洋科技文化苑”基础上,围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求,配备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演示设备、活动器材等。计划建设海州湾度假区、秦山岛、龙王河等主题馆。计划建设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包括标本、模型、贝壳工艺、沥粉画等制作室。改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为相关实验服务。装备图书和电子资料室,方便查阅资料。

三、构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发展模式

课程基地把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直观呈现,创设新型学习环境,学生在活动、实践、体验、探究中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尝试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发掘潜能特长,提高学习效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构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发展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管理等为教师提供了从事研究的道路,这是一种思想解放与文化创新的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策略,强化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培养了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教师的特长和组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以拓宽,构建起了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五、构建基于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高中办学理论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教育未来10年发展的新思路。其中“办学特色”是提到的3个高频率的词语之一。个性化的学校发展应该是今后10年教育发展的方向。我校的办学特色是“海洋文化”,提出“学海洋知识,品海洋文化,成海洋人才”的理念。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围绕海洋主题展开,努力构建具有海洋特色的办学理论体系。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之所以强力推进海洋文化实践课程基地建设,是和学校优越的区位优势、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课改经验、优秀的教师队伍、丰硕的教育成果分不开的。

1.拥有丰富的海洋主题活动开发经验。

海头高级中学位于海州湾腹地,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因地制宜,把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与海洋特色相结合,使综合实践活动“行”之有物。由于学生主要来自沿海,易于从熟悉的海洋环境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学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海洋特色的主题活动。如围绕“徐福文化”,师生互动,设计“徐福东渡原因探析”“徐福东渡起航点调查研究”“考证徐福东渡航线”“徐福故里旅游资源的开发”等研究主题。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对原有的海洋系列校本案例进行修订,使之更有利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主题活动的开发,不仅切实把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也进一步提升了实施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开发的能力。

2.拥有规范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步入常态化的轨道,海头高级中学坚持“四规范”,即课程开发规范,课程实施规范,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评价规范。

课程开发规范,体现“四性”:课程开发以生为本,在讨论中选择主题,体现情趣性;在依托海洋特色的基础上设计主题,体现可行性;在“研究”的氛围中生成主题,考虑其价值性;在时代的“大浪潮”中提炼主题,体现拓展性。

课程实施规范,做到“四确保”。制定方案,确保活动有计划开展;明确目标,确保活动有目标开展;充分准备,确保活动有效开展;组织严密,确保活动有秩序开展。

课程管理规范,做到“四按”。按规定设置课时,按设计进行活动,按日程表推进活动,按成效进行奖励。

课程评价规范,落实“两个层面”。学生层面采取了“五个实施”:实施全程性评价、实施多主体评价、实施多元化评价、实施作品式评价、实施特色制评价。学校层面推出了“五条措施”:每学期定期刊出学生的优秀作品、课程网页建设、加强活动档案袋建设、特色班评比、教师特色工作评比。

3.拥有相当规模的校内外海洋实践活动场所。

校内平台以“一苑四节多基”为主体。“一苑”即“海洋科技文化苑”,自建立以来,一直受到了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仅2011年就荣获三项命名,即省环保厅命名的“海洋环境教育基地”、市政府命名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市文明办命名的“乡村少年宫”。苑内现有2个展室、3个展厅,展品丰富,既有海洋生物标本,也有盐业和渔业的生产工具;还设有专家工作室、主题活动展室、名师工作室等。“四节”即学校传统的节日:“海之韵”艺术节、“海之星”科技节、“海之馨”读书节、“海之帆”体育节;“多基”即“自主学习互动平台”,主要包括贝壳工艺制作室、沥粉画制作工艺室等。

通过知名校友和其他多种社会力量,学校还逐渐建立起多个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主要分四类:第一类,海产品养殖与加工类,如海头镇海珍品养殖场等;第二类,海洋旅游与管理类,如海州湾旅游度假区管理处等;第三类,历史与文化类,如海头镇渔民文化习俗馆等;第四类,海洋技术类,如海头镇富安紫菜机械有限公司等。

4.拥有一支知名的专家教授引领团队。

学校先后邀请张忍顺、徐军、阎斌伦、陶卫东等多位知名专家来学校讲学,指导学校的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专家的讲座和指导拓宽了教师们的学术视野,指明了正确前进的方向,同时为学校创建海洋特色综合实践课程基地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和优质的人力资源。

5.拥有专业的综合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教师的兴趣和特长、学生家长资源、校友资源、企事业人员、有关专家和学者,逐步打造一支“专职+兼职+特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专职教师由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规划管理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科研和校本培训工作。兼职教师由班主任担任,负责活动指导、活动小组行为的监督、安全管理以及成果的评价。特长教师由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校友、企事业人员、专家和学者担任,负责研究方法的指导、过程的管理和评价等。

6.拥有完备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材料。

学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指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登记手册》。相继开设《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地理》等二十门课程。编写的课程案例《大海,我的故乡》、《海头中学校园植物》分获江苏省“中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评比”一等奖和三等奖。

7.拥有浓郁的海洋教育氛围。

2009年江苏沿海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需要培养海洋人才。海头高级中学确立了“办海洋特色高中”的思路,对全体学生普及海洋知识。这里的学生生于海边,长在海边,对海洋无比热爱,非常有利于开展以海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热爱海洋,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推动学校海洋特色文化建设向高层次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