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初中语文家庭作业浅探

2013-12-29 00:00:00汪晓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4期

【摘 要】家庭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式”初中语文家庭作业,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家庭作业 框架式

新课改以来,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家庭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应当也要追求较高的效率。

“框架式”家庭作业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而尝试的一种家庭作业模式,以期提高语文家庭作业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博采众长,走近“框架”

“框架式”作业是笔者在认真地思考并有选择地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成果包括:分层作业、作业超市、定量作业、阶段性作业、交互式作业、制度化作业、自能作业、星期作业、板块式作业、主题性作业等。其中对“框架式”作业影响最大的是分层作业、作业超市、定量作业和阶段性作业。

“分层作业”结合学情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家庭作业。比较常见的分层是以学习能力,甚至是学习成绩为依据的。它尊重学生的差异,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作业超市”,也有研究者称之为“自助餐式作业”“开架式作业”,它以建立作业库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内容、难度和数量,自由组合设计适合自己的作业。从设计理念上说,这种作业模式既考虑了学生的智能差异,也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差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定量作业”是魏书生首先提出的,它的特点是数量(字数)确定,内容不限,在内容选择上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可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作业习惯。“阶段性作业”是以一个教学阶段或一个教学单元为单位,结合阶段性目标或单元目标布置的长期作业,作业内容以某一个主题为依据,形式上强调多种作业手段综合运用,强调学生的主动意识。阶段性作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发现意识、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体现巩固与发展的融合、课内与课外的融合。

在看到这些作业模式闪光点的同时,笔者也意识到了它们的不足。

分层作业多以成绩作为分层标准,这对于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的语文教学而言很不科学,不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作业超市往往形式大于内容,超市式的过于自由的选择空间,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必要的约束,学生选择作业的能力和主动意识就降低了,会导致作业无序和目的模糊。定量作业不能很好地反映学情,调节教师教学的作用很小。另外,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律性不强,定量作业容易让部分不自觉的学生钻空子。阶段性作业往往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重视不够,更接近于研究性学习,必须与日常作业配合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用。

而将这几种作业模式综合起来,取长补短,则可以设计出一种新的、更适合语文学科的家庭作业模式,即根据作业目标,研究具体教材和学情,设计出一种相对稳定的作业框架。框架的设计是这种作业模式的关键所在。框架的搭建主要以作业内容为划分依据,对作业内容进行一定的提示和限制。学生可以根据作业框架的提示,在作业框架限制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控制作业量。

二、研究目标,设计框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课程目标分成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来阐述。语文课程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语文兴趣,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发展语文素养。初中阶段(7—9年级)的阶段性目标又分成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来阐释。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来看,不同年级的语文教材体现出对学生的不同要求,每本教材对知识与能力的体现和要求各不相同。从单本教材来看,教材采用单元编制的形式,每篇课文既统一于单元主题之下又独立存在。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既要考虑课文的学习目标,又要考虑单元、教材的目标;既要体现知识性,又要关注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同时,他们责任感不够强,自律性还比较差。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凸显自主性、差异性、发展性。

笔者从教学单位的角度,将语文家庭作业的目标设定为:课文目标、单元目标、课程目标;从学生特点的角度,将家庭作业的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发展目标和尊重差异整体进步目标。课文目标着眼于基础知识积累和课文理解感悟及延伸,单元目标着眼于单元主题下的研究性思考,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拟定了“框架式”作业的设计原则及思路:定量与目标并行,框架与自主并重。

(1)定量借鉴了魏书生老师的作业模式,是在关注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出的。具体的要求是:学生每天必须完成500字左右的作业量,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作业内容。500字左右的作业要求,有效地控制了作业量。

(2)目标是指上文中提及的作业目标:课文目标、单元目标、课程目标和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发展目标、尊重差异整体进步目标。用具体的目标作为作业设计的依据,将目标渗透到作业中,不强求每一次作业都能集中实现所有的目标,考虑作业的长期作用。

定量与目标的并行,既保证了作业量合理,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差异性,又保证了家庭作业的实施是有目的性、确定性和计划性的。

(3)框架是指教师根据作业目标,研究具体教材和学情,设计出一种相对稳定的作业框架。框架的设计是这种作业模式的关键所在。框架的搭建主要以作业内容为划分依据,对作业内容进行一定的提示和限制,学生可以根据作业框架的提示,在作业框架限制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笔者结合设定的语文家庭作业五级目标,设计了这样的框架:基础积累、课内解读/课内探究、拓展延伸/应用提高,每一个板块又有具体的提示。

基础积累:课内的基础知识积累,尽量不放在家庭作业中完成;必须要通过家庭作业积累的,不主张用抄写的方式机械地积累,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来积累。比如,要求学生尽量通过造句或语段写作来积累字词,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识记的目的,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运用词语,更重要的是还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延伸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基础知识的积累。比如《看云识天气》,学生在实际完成作业时,可以就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进行一定的积累。

课内解读/课内探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在预习作业中布置课内解读,在复习巩固作业中布置课内探究。

课内解读:教师提示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把握程度选择作业内容,可以从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结构、语言等角度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就自己的阅读疑难提出问题,但是要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思考过程。

课内探究:在学生对课文已有较完整与深入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教师提示他们进行更深一层的探究。学生可以结合单元主题或就课文补充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任选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或反思,教师可以对选择的角度进行提示,如课文内容、主题、思想情感、体裁、写作手法等。比如上《词五首》这一课时,很多学生选择以其中的一首词为对象,写了一篇500字左右的阅读赏析,也有学生写了对词作者情感、态度、人生观的理解和感悟。

拓展延伸/应用提高:这一部分属于发展性作业,考虑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智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笔者设计了拓展延伸和应用提高两类作业。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主题、体裁、写作手法等任意一个方面,补充一到两篇相近的课外阅读,不需要抄录全文,但要列出文章的标题、作者,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只摘录选文的精彩之处,或就选文理由发表简单的看法,或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应用提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主题、体裁、写作手法等任意一个方面进行主题研究,鼓励并帮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横向或纵向进行深入思考。可以从课文出发,开展拓展延伸性的思考,也可以是逆向反思性的思考,然后形成一定的思考结果,获得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最终形成文章。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联系所学单元的主题展开主题研究,提示学生在全面把握本单元所有文章的基础上,获得初步观点,确定研究主题,鼓励并帮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从横向或纵向进行深入思考,最终形成文章。文章可以是展示思考过程的议论性随笔,也可以是在研究基础上的独立再创作。教师还应当鼓励并帮助有能力的学生写小型论文。应用提高板块的作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多次完成。

(4)自主是指教师允许学生在作业框架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形式,教师对学生的选择进行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框架与自主并行。教师通过框架设置,弹性地设计了作业的内容,而自主则是在框架模式下的选择,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保证了选择不至于无序、盲目,而且还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三、紧扣原则,实施框架

在具体实施“框架式”作业模式时,笔者紧扣三个原则。

(1)体现学生的主动权。学生可以在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选择一到两个板块作为家庭作业,但是基础积累不能单独选择。限制单独选择基础知识,是为了避免有学生因为惰性而选择只做简单的抄写作业。

(2)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对框架内作业的具体要求作适当调整,并向学生进行指导性解释。教师也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鼓励和帮助,比如文体不同、单元主题不同,作业内容就应有所不同。

(3)体现作业的灵活性。这里的灵活性包括:内容的灵活、形式的灵活、时间安排的灵活。内容的灵活,结合上文对框架搭建的说明,比较好理解,这里不再赘述。形式的灵活既指完成作业的形式多样:摘抄、句子或语段表达、提问设疑、回答思考题、阅读、搜集整理资料等;也指完成作业的单位灵活:可以是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针对应用提高板块)。

在“框架式”作业模式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令人惊喜的作业出现。如学习《我的母亲》这一课时,不少学生拓展阅读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并从比较阅读的角度写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完《屈原》后,有学生以书信的形式,主动与笔者探讨中国历史上文人的“屈原”现象,即满腹才华,满腔抱负,却频遭坎坷,潦倒落魄。

实施“框架式”作业模式以来,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作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必须承认的是,笔者目前所做的只是一些粗浅的探索,困惑和不足依然存在。期待有一天,语文家庭作业的研究也能和课堂教学的研究一样生机勃勃,并且有更成熟有效的作业模式出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3]陈明明.浅谈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文学教育(上旬版),2008(9).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