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子在急剧动荡的近代,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解放。到二十世纪初时,更是以政治上的大变革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传达了其内在的理念和呼声。她们积极宣传女子接受平等的教育权,大大推动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可以彰显出其本身的内在局限性。
关键词:女子;教育;平等
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很多女性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逐步摆脱传统思想对自己的束缚进入社会,并且以其女性的姿态扮演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角色。在清末民初时期,尤其辛亥革命以后,民国肇建,女性们更是崭露头角。将其自己的理念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诠释出来。“有不少卓荦的女子受着当时新出版物底(的)濡染,很注意於(于)国家大事”。确切地说,他们的觉悟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水平,她们要将内心的呼声向社会传达,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在政治界;无论是在婚姻自由问题,还是在家庭义务问题上,都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正如有人形容“女性解放运动作为一股改变中国人思想和生活方式的社会思潮在那个时候拉开了大幕” 。
女性觉醒最突出的表现在教育问题上,她们要求实现其自身的受教育权。正是因为这一时期处于政治大变革时期,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灭亡,民国肇建,这样的政治格局也就决定了教育上的要求不再简单地等同于以往培养“为妻而能相夫,为母而能训子”的戊戌维新时期贤妻良母论的主张了。基于政治上大的变革,女性将自己作为一名独立的“国民”看待,意味着“人权与女权意识的觉醒” ,从“家庭物”走向“社会人”,不是男子的简单附庸,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
可以说社会由专制变成共和,给了女子以极大的热情。她们以西方的“天赋人权”的自由学说为理论基石,抛出了“就是要撇脱贤妻良母的依赖性,靠自己一个人去做那惊天动地的事业。把身儿跳入政治界中,轰轰烈烈光复旧主权,建设新政府,好叫那什么伯伦知理们,反对女权的一班陈死鬼,就冢中枯骨也要受些刺激” 的论调。然而,这样高昂的论调,并不代表社会上对其真正地接纳,而是得到冷冰的复言女子“素质低下”。经过冷静思考,得出“一切大事大权尽握于非女子之手,女子知识之乏,盖大原因”、“造就女子之智能,在广设学校”、“欲倡平等,乌不可不讲求女学”的结论。他们认为“欲求服务社会,福国利民必须有高深之智識(识)技能,于是求学热忱骤然增高”,真正融入公民社会参与政治就要掌握足够的知识,于是以“铸造女子政治学识之基础”“以储他日议院之选”的女子政治法律学校应运而生。
“教育者造国民之器械也。女子与男子,各居国民之半部分,是教育当普及,吾未闻有偏枯之教育而国不受其病者也。身体亦然,其左部不仁,则右部亦随而废。教育者,又精神之库也,无精神之教育,是禁人之食谷麦而杂堆雀鼠以为粮者也。” 这以身体左右为比喻,指出了教育对女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当以养成有人格有个性的人”的教育宗旨。然后分析教育的八项目的:一、教成高尚纯洁完全天赋之人;二、教成摆脱压制自由自在之人;三、教成思想发达具有男性之人;四、教成改造风气女界先觉之人;五、教成体质强壮延育健儿之人;六、教成德性纯粹模范国民之人;七、教成热心公益悲悯众生之人;八、教成坚贞节烈提倡革命之人 。虽然八项目的中提及作为母性来延育健儿,但显然其宗旨偏重于女国民的义务,将女子的义务有自己来承担下来。可以说着将女子要得到受教育的理由分析的淋漓尽致。
“在民主国旗之下,男女对于国家,都有应尽之义务、应享之权利。至于义务如何去担负,权利如何去享受,才能致国家于治平,这是要靠教育慢慢去做成的” ,这是后来中华教育改造社女子教育委员会总结道的从公民资格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使女子接受应该得到的教育权。
民初兴起的这场女子教育高呼运动和,作为一次伟大的历史尝试,它开启了逐渐将女性从关注的边缘带到舞台的中间成为与男性平起平坐的平等人的大门。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性沉沦的局面,给女性一片自己的天空。在急剧的动荡时代,女性通过这场运动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是一个人,是一个公民,而非简单地依赖和屈从于男性,发现自己和男人一样有自己的卓越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其他一系列的平等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妇女的公民身份得到了有效认证。印证了“受教育权一直被认为是妇女公民身份的试金石”。
参考文献:
[1]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
[2]毕新伟.暗夜行路——晚清至民国的女性解放与文学精神.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邓小南,王政,游鉴明.中国妇女史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苏英在苏苏女校开学典礼会上的演说词.女子世界.1905(12).
[5]欲倡平等先兴女学论.女子世界[N].1904-2-6.
[6]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
[7]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
[8]露丝﹒里斯特:.公民身份:女性主义的视角.夏宏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简介:吕 帅,是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中国近现代专业硕士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