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国内文化经济的竞争愈演愈烈,从工业文明至科技文明,我们在经历着时代的变革,唯独我们不能放弃的是传统文化。我们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这是我们必须传承下去的文化。以文化促进民间工艺的发展,成了目前挽救传统手工艺的重要途径。文章将分别介绍观音文化与遂宁民间工艺品,并探究观音文化对遂宁民间工艺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观音文化;民间;工艺品;传承
中国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佛教在民间的信仰度从古至今都特别高,作为80年代出生的我们,对佛教文化的了解,更多来源于由吴承恩创作的经典小说《西游记》和1986年,由杨洁导演,六小龄童、迟重瑞、徐少华、马德华等主演的央视版《西游记》电视剧,剧中除了唐僧师徒几人之外,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Avalokitevara),在中文佛典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遂宁,地处四川盆地的中部,涪江中游。是四川第二大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四川第二个拥有中央商务区的城市,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素有“小成都”、“观音故里”、“东川巨邑”、“川中重镇”、“西部水都”之称。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2007年遂宁通过过验收组的验收,成功申报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根据历代众多的历史文献记载,地面遗址考察,传承的民间观音文化习俗,以及国内外佛教专家学者的研究与考证,对外证实了位于中国四川中部的遂宁就是中国观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因此中国文联等国家权威机构将遂宁命名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遂宁也被大家称作为“观音故里”。 长期以来,文化和艺术都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遂宁观音文化是民间长期以来积累的历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信念和观音道场的朝拜当中,还存在于遂宁民间的观音文化工艺品,观音文化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民族刺绣中的奇葩——观音绣。观音绣作为遂宁旅游产品的重要支柱,目前已经开发出善行天下系列、美行天下系列、禅行天下系列、香行天下系列等产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来样加工,可以绣各种名画等,绣品种类也形式多样,有观音、莲花、佛枕、方巾等。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观音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蜀绣的一种,因其绣制观音、莲花等图案为主,所以取名为观音绣。观音绣的产生基于传统文化与刺绣传统的有机结合,将观音文化融入到传统刺绣当中,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遂宁民间工艺品——观音绣。观音绣是由遂宁市安居区人黄海彦创立的,她在蜀绣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苏绣、粤绣等刺绣工艺,所以观音绣的针法较多,有晕针、木针、铺针、滚针等,绒片平滑、绣品细腻、浑厚圆润、灵动美观。观音绣的产品主要包括了荷包、虎头帽、枕套、方巾、画像等,寄托吉祥、平安等美好寓意。其工艺品畅销省内外,远销到了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观音绣作为观音文化的直接工艺品,在国内获得了很多奖项:2007年,荣获四川省首届大学生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设于天上宫博物馆内的观音绣艺术坊销售点被省旅游协会评为全省首个4A级旅游商品购物点,张谷局长亲自授牌;2008年,获得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
从美术角度看观音绣,其具有独特的图案构成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复合化构成、抽象化构成与随意性构成三大类,在一系列的观音绣艺术品中,随意性构成运用较多,这种构成打破传统的视觉观念,给人生动、活泼、富有生气且独具韵味,提升了观音绣本身的艺术价值。观音绣的纹样构成形式主要采用了对称式、均衡式与混合式,混合式也称结合式,是有机地将对称式和均衡式结合起来,画面丰富、层次清晰、形成了独具审美内涵的图案,是观音绣图案纹样构成形式的特色之一。总的来说,观音绣形成了如下美学特点: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构图丰富、构思严谨、做工精致、线条优美、虚实结合、大胆创新等。
观音绣作为遂宁旅游产品的龙头,以其传统的刺绣工艺、精美的图案与无比深厚的观音文化,将中国观音文化与中国传统刺绣有机地完美结合在一起,推动了遂宁民间艺术的发展,让中国看遂宁,世界看遂宁。
参考文献:
[1]凹凸著.纹道一一蜀锦、蜀绣、漆艺:流光溢彩的国家技艺[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
[2]李友友著.民间刺绣(中国民间工艺全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刘辉.观音信仰民俗探源一一一本土观音民俗文化及其传承的开发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6.
[4]陈炎主编.当代中国审美文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