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生形象到动画造型的转换

2013-12-29 00:00:00韩吉星
群文天地 2013年4期

摘要:写生,是训练造型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写生形象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写生对象,但写生形象却不能直接适应于动画作品,它必须加以提炼、简化,才能达到动画作品所要求的标准。本文从素描基础课中对人物写生的形象转换进行探讨,为两者之间渐进式的转换打下基础。

关键词:动画造型;数字艺术;素描

素描,作为艺术类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是必修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对物体形象的一种直接描绘和造型能力的把握。同时,对物写生更是训练造型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对于我院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按照课程教学大纲我们在大学第一学年安排素描基础课。针对专业特点,我们如何有效的开展素描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与以后专业的相结合,成为目前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无论是学生以后就业或者是学校以后申报动画专业,这都为后续课程的进行和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素描作为考入大学前的考试科目。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但随着专业方向的划分,我们就不能还按照原来的套路来进行。要使学生做有意识的尝试,去突破并达到既定的要求。它要求相邻部分的造型特征是近似的,不能脱离原有对象的特征。而变到最后,两极却是截然不同的,但转换后的对象又具有原有对象的特征。

我们对照课堂教学,来阐释从写生形象到动画造型创造渐进式转换的方法。我们选取一名大眼睛、轮廓清晰的学生作为写生对象,使学生在描绘对象的时候进行有意识的夸张和再创造,使其最后成为动漫设计所需求的造型。首先,我们应抓住模特眼睛大、侧面脸部轮廓平直以及发型的外部特征,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重点突出人物的外部特征,一步步的将写实人物造型趣味化、符号化,最后得出的人物形象是,既生动有趣又具有原有对象的简洁造型特征。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参照如下:

1、用线描的方法如实的表现对象。在此,不仅要充分反映对象的外部特征,如头部造型,手、足、衣服等,还要能够反映出对象的内在性格特征。

2、在对对象的外型及内在性格特征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所传达出的特征进行适度夸张,使其结构与形象更为直接,即宽的更宽,细的更细,大的更大。

3、对对象所提供的信息和趋势进一步加大夸张的力度,使其更加典型化。夸张的部位不能仅仅停留在局部,如头部,而要对对象进行整体的、统一的观察,找出最具特点的部位。头、手、足等都有可能成为这一形象的亮点。

4、在形象的基本特征较为明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进行自由夸张、变形,将其描绘成一个典型的动画形象。

从以上训练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从最初的形象到最后呈现给我们的中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对象的基本特征却没有变,我们只是对他进行高度的概括和适度的夸张,使其形象简洁并富有趣味化以此达到了我们动画创作的目的。

另外通过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确定绘制之前我们要先观察,第一时间去把握对象的形象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然后逐个的按照自己假定的形象进行创作。对于创作阶段我们也可以分解完成,以相应的主题方式来描绘和训练。例如我们可以选取对象的头部、身体、四肢等进行专门化的训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和感悟这样有意识的再创造和原先中规中矩的描绘对象特征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去夸张和表现。经过这样分解的训练之后,我们再统一的像机器一样对其进行组装调配,那么学生的意识就会潜移默化的被改变,也完成了写生对象到动画造型的转换。

由人物原型经过夸张、变形成为动画形象训练十分重要。任何生动的动画形象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形象有着深刻体会的典型化处理结果。从写生形象到动画造型的转换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也是学生创作思维转变的过程。如何使学生打破常规,去挖掘创作我们生活中的艺术元素,那么对于目前我们的素描基础课程,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尝试和改革。对于我们学院目前的实际状况,从基础做起就尤为重要。让学生在大一学年分方向之后就结合自己的专业要求开始培养这种创作意识和思维,使所学内容和专业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革新也日新月异。动漫设计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学校未来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从我院未来的学科建设方面来看,动画设计专业已是未来专业申报和开设的一个方向。从我们目前的数字艺术专业着手,致力于打好基础,实现从数字艺术到动漫设计的转型,其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陈孟昕.动画造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姚光华.动画分镜头台本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傅正义.电影电视剪辑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