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牲法的甲骨文字分析

2013-12-29 00:00:00姜长滨
群文天地 2013年4期

摘要:殷商时期视祭祀为国之大计,祭祀方式多种多样,祭祀用牲法也多种多样。火烧、沉埋、分剖、取血、剥皮等都是常见的祭祀方式。对于不同的祭祀对象或是不同的祭祀目的,所采取的祭祀方式也是不相同的。祭祀传统对中国历代的王朝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文字中,我们试图窥探出中国古代王朝祭祀的形式以及内容。

关键词:甲骨文;用牲法;祭祀

祭祀活动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而在文字产生的初始时代——殷商时代,祭祀活动是非常盛行的。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存有敬畏心理。于是出现了对自然神以及祖先神的崇拜,而这种崇拜也就带来了大量的祭祀活动。《礼记·表记》记载:“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殷商时期人们对各种事物的畏惧使人们开始对于自然产生崇拜心理。而且也就由此产生了祭祀活动。对于在文字产生初期的特殊时代,也使得甲骨文中包含了大量的与祭祀有关的文字。

与用牲法有关的祭祀文字

甲骨文中出现的与用牲法有关的文字非常多,常用的方式有斩首,火烧,沉河,剥皮,烹煮等。用牲法涉及的牺牲主要有牛,羊,豕,犬,以及一些奴隶。其出现的反映当时祭祀活动的文字也就较多,而且从文字上也可以直观的反映当时的祭祀活动。祭祀中用牲法主要以火烧、割裂、活埋、取血等多种方式来使用牺牲。祭祀的牺牲有牛、羊、豕以及奴隶等。祭祀的对象不同所用牺牲也有所不同,如祭祀对象为女性往往使用羊较多。我们着重分析以下常见的祭祀活动。

一、火烧

《尔雅》“祭天曰燔柴”。火烧在商代是一种非常盛行的祭天仪式。因为袅袅青烟可直达天上。所以商代人认为以火来焚烧牺牲,也就把牺牲带给了上帝以及先帝。“■”在甲骨文中就是以火烧为祭祀活动的祭名。《说文解字》中解释:“尞,柴祭天也。从火从眘。眘,古文慎字。祭天所以慎也。”《说文解字注》曰:“ 烧柴尞祭天也。是祡尞二篆为转注也。烧柴而祭谓之祡。亦谓之尞。 ”尞字本意即为以火烧柴火祭天,后来发展成为烧牺牲来进行的祭祀活动。甲骨文尞是用木材架起一个火堆的形状。例如:

尞帝(乙一九四五)

辛卯贞,其求禾于河,尞二牛,沉牛(粹九)

卜辞一是以尞祭来祭祀上帝,尞在甲骨文中也是一个祭名,尞祭的活动就是以火烧牺牲。卜辞一中祭祀的对象为上帝。

卜辞二表述的是辛卯日进行占卜,祈求来年有好的收成,所以对河神进行祭祀,用火烧两头牛并且沉入河中一头牛。祭祀河神的活动是中国古代比较常见的求雨的祭祀活动,如《史记》中仍有记载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二、沉河活埋

陈梦家先生认为沉河与活埋都是以沉埋之法进行。沉河这种祭祀方式以牛比较多,也有将奴隶沉于河川之中以祭祀河神。主要目的是用来求雨。将牺牲置入水中。《尔雅》:“祭地曰瘗薶,祭川曰浮沈”。后世依然沿用这种方式,以祭祀河神。

nApi+nJbIfOLom/rcqMLTaWdNwd9/WFowufWjET2qAQ=甲骨文从水从牛,置牛以水中央,意为沉牛。甲骨文中表示将牺牲沉入水中,也就是“沉”字的初文。

贞,尞于土三小■,卯二牛,沉十牛(前一·二四·三)

卜辞表现的为进行尞祭,牺牲中沉十牛就是把牛投入水中。在甲骨文中也有表示沉羊的字“■”。表示将羊沉入水中的专用字,后世被沉字取代。

■甲骨文祭名,表示将人置入坑中用土掩埋,赵诚认为是臽字的初文。商人祭祀也会活埋人或者将人沉河,是一种原始野蛮的祭祀方式。如:

今日■(乙八七一六)

今天举行■祭。臽祭也就是将牺牲活埋的祭祀活动。牺牲有人也有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专属字表达。如■,表示将牛、羊等牺牲活埋的动词。■,表示将羊陷入活埋。此字在甲骨文中仅仅发现一次,羊牛共用的字而后通行,这个专用字也就被淘汰。■,将狗陷入坑内的专属字,后也被臽所代替。

三、斩首断肢

在殷商时期,祭祀就有割裂肢解牺牲的祭祀之方法。用牺牲的肢体祭祀上帝,祖先。

■卯,表示分剖动物的形状,甲骨文中用作动词,是一种对牺牲割裂肢解的祭祀方法,也是甲骨文祭名。如

■于唐卅羌卯卅牛(存一·二四〇)

癸丑贞,其又报于上甲,其卯于太乙(遗六三三)

壬午卜,■贞,■伐上甲十又五,卯十■(乙三四一一)

上述卜辞一中是对成汤进行祭祀,牺牲有羌人和牛,并且对牛进行了分剖。■,甲骨文用作祭名,在■祭中分剖牛来祭祀。卯在甲骨卜辞中也;是祭名,卜辞二就是对太乙进行卯祭。卜辞三中对羊进行了分剖来祭祀。分剖在甲骨卜辞中是一种常见的祭祀活动。

■隶定为伐,从人从戈,以武器加在人脖颈之上砍头的形象。《说文解字》:“擊也。从人持戈。”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道:“《诗》‘是伐是肆’笺云:‘伐谓擊刺之。’按:此伐之本义也。引申之乃征伐。”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释》中也指出:“象戈刃加人颈,擊之义也。非从人持戈。”甲骨文中用作祭名。伐祭的牺牲可以是奴隶,也可以是动物。如:

伐三十■(佚八八九)

伐羌二人(粹二七二)

上述卜辞中一是对动物,将动物的头砍掉进行祭祀。卜辞一中以砍掉三十头羊进行 祭祀,用羊头进行祭祀的一般对象多为先妣。卜辞二中则残忍的用砍掉两个羌人进行祭祀。

■从网从刀,意为以刀断乱网。甲骨文中为以刀分割的意思。《说文》:从牛岡声。”如:

■羊(南明一三六)

卜辞中以分割羊来进行祭祀活动,■也是祭名。在■祭中要将牺牲分解而后供奉。

■,从豕从丶,赵诚认为此字为被阉割过的公猪,也是牺牲。如:

尞于上甲豖一(乙八六四二)

以被阉割过的公猪一头祭祀上甲。古人有生殖崇拜的特点,伤害牺牲的生殖器进行祭祀也是使用牺牲的一种手段,后来也被应用到刑罚,后世很多残酷的刑罚早期都起源于人类的祭祀活动。

六、取血

用血液祭祀也是殷商时期的一种祭祀方法,主要为取牺牲的鲜血进行供奉。■置血于台案之上,是殷商时期取血的祭祀活动。同时也是祭名,祭祀内容就是取牺牲的鲜血来祭祀神灵。有学者认为幾是其后起字,《说文》解释为:“以血有所刏涂祭也。”血字在《说文》中也是与祭祀有关,可见取血也是一种常用的祭祀方式。如:

乙亥贞,■■伐自报甲■至父丁(甲六九〇)

卜辞中■、伐均为祭名,这里是在祭祀活动中以血来祭祀先王。

七、烹煮

■从隹从又从鬲,殷商时期常用煮熟的物品进行祭祀,甲骨文中的点代表水而不是血,以水煮熟牺牲是祭祀的一种方式。如:

■贞 (前六·四五·七)

卜辞一中甲骨文用作祭名,煮物以祭祀的活动。表示把牺牲放入器皿中煮熟以进行祭祀活动。

八、剥皮

■,甲骨文祭名,盧的初文。实际是一种剥皮的器具。盧祭是将动物皮肉割裂,而后剥取动物皮的一种祭祀活动。

■彡乇自上甲(粹109)

壬午卜,侑,母壬,盧豕。(甲二九〇三)

卜辞一中对上甲进行盧、彡、乇的祭祀活动,这里使用的当作祭名来使用。卜辞二中壬午日占卜,对母壬进行盧祭。在这里祭祀剥皮的对象是豕,也就是当着动词使用,剥取豕皮来进行祭祀活动。这种祭祀活动发展到后期也变成了刑罚的一种。

结语

殷商时期祭祀用牲法多种多样,很多对后代祭祀以及用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代的统治者重视祭祀活动,为了求得神灵以及先帝的庇护,祈求来年的收成或者祈求战争的胜利等。商代的祭祀内容多种多样,手段多种多样,甚至连牺牲的品种、颜色都有要求。研究商代祭祀文化可以加深了解商文化。了解商代祭祀活动中的用牲法可以对极为复杂商代祭祀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商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郑玄,吕友仁.礼记正义 [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 北京:中华书局,1988.

[3]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1.

[4]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

[5]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M].北京: 中華書局,1999.

[6]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

[8]郭璞.爾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9]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姜长滨,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历史文献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