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有效途径探讨

2013-12-29 00:00:00梁华士
群文天地 2013年4期

摘要:作为服务于大众读者的公共图书馆,是求知者的梦想殿堂,也是完成知识构建、实现个人品质跨越的服务机构。二十一世纪的图书馆具有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而信息社会也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新时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人员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阅读者;人文精神;个性化服务

二十一世纪的图书馆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来自社会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是图书馆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新时期图书馆必须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系统。

一、目前公共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

由于工作人员思想的观念落后,所以工作人员对读者提供的服务水平也较差。很多公共图书馆把馆舍当成藏书楼,只重视文献的收藏而不重视文献的使用,不能对读者提供完善的服务。他们多数保有“开好门”、“管好书”的落后思想,服务质量、态度都不过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服务的奉献精神,不能很好的提供服务,满足读者需求,使得一些图书馆的读者大量流失。

(二)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文献资源不集中,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图书馆的藏书种类少,文献较分散;第二,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资源分布不合理,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第三,公共图书馆的知识过于陈旧,内容过时,工作人员在采购图书的时候又没有很好的选择;第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跟不上,读者不能很好的使用信息检索系统;第五、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读者无法了解图书馆的馆藏价值,很多资源被闲置、浪费。

(三)个性化服务不到位

由于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信息化,而网络的飞速发展又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使得图书馆的中介作用不明显,读者对图书馆的传递工作也逐渐不满意。因此,图书馆必须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提供综合性、专业性的检索,不断的挖掘、整理出专业信息,针对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四)读者和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

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读者和工作人员缺乏沟通,使得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冲突不断;第二,公共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与读者进行沟通,读者的需求不能及时的传达给图书馆,使得图书馆的资源不合理,资源也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二、改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读者的教育和阅读指导工作

读者的教育和阅读指导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过程,这样可以提高文献的使用率,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几点:一,做好宣传工作,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完善信息检索技术和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让读者更好地利用和使用图书馆。二,在读者群体之间开设文献检索课,并在读者之间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让读者学会信息检索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想要的资源,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三,强化对读者的阅读指导,丰富阅读的内容和形式。要想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展开,就要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读者如果仅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的利用图书馆,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获取大量的、有效的知识。为此,图书馆要有效的利用自身优势,有组织、有计划的展开阅读指导,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再根据读者的阅读差异和阅读倾向加以指导,帮助读者迅速的找到阅读目标,及时的缩短文献和读者需求的差距,满足读者要求。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阮冈纳赞曾指出, “无论图书馆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如何,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图书馆工作者的好坏”。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质量和水平。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素养,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

(三)创建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增强个性化服务的水平

专业化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一个专业化的图书馆可以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合理、有效的信息。从图书馆的发展来看,学科馆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新宠。在具体的实践中,图书馆和某个特定的专业建立了对口联系,为学科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两者互相沟通,使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起着组织信息、传递导航的作用。由于读者的知识结构、层次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提供完备的服务,能够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的文献资源,保证图书馆能提供一对一的服务,真正实现图书馆的“主动服务”。面对网络日益发展的社会,公共图书馆可以采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来建设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在搜索引擎缺失的情况下,读者在获取知识的时候经常浪费了很多时间和人力,公共图书馆制定的个性化服务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也节约了读者寻找资料的时间,提高了读者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创建。

(四)发挥博客功效,增强读者互动

图书馆建设博客这一平台,使得图书馆的学术活动等都有了比以往新闻媒体更真实、更好的传达方式。图书馆和读者能获得亲身体验、亲身观察的第一手资料,各种信息有效的传递、交流。一方面,图书馆通过博客这一平台使读者对图书馆工作有了更好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图书馆和读者的了解、交流和互动。

(五)完善管理制度,创造人性化环境

规章制度的建设在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是很重要的环节。只有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才能使图书馆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在日常的工作中,完善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项工作都有序的进行,可以给读者提供方便,提高图书馆文献的利用率。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公共图书馆可以按照规定不外借新期刊,在执行规定的操作过程中,既要讲原则,也要有灵活性。建立了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图书馆才能改善阅读环境,增强读者的求知欲和文献的使用率。营造良好的图书馆环境,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包括对内部布局、家居摆设、家居标识等方面的不同美感。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都要应用现代化的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比如,扩大空间、采光效果等,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言谈情切,使阅读者在阅读是时候轻松、愉快,在无形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

(六)构建人文精神的服务理念

人文精神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尊重人、爱护人的基础上还注重依靠人、满足人、发展人。图书馆的宗旨必须“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图书馆要以自身和谐化、服务人性化为人文精神的核心,确立理想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公共图书馆工作者而言,人文主义的发扬和实际是相当重要的,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关联,因此,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坚定自己的信念,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并在服务中不断创新。另外,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者还要明白自己的工作不仅是传承文明、美化心灵,更重要的还在于亲身地为社会提供了服务,自己参与了社会的建设。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敬业精神,做好各类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发扬图书馆的人文主义精神。如果图书馆一味的重视信息技术而 忽略人文关怀,则很难让读者满意,无法真正实现现代教育理念。

(七)科学地完善文献结构比例,实现资源共享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文献资源的合理和好坏直接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水平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图书馆要在有限的人力、经费等情况下,采集齐全的信息,并加以整理、传递。建设合理、完善的各类藏书的比例,全面地提供各类文献,构建合理、完善的文献信息体系。图书馆要设立一个相对科学而完善的计划,为构建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做基础,也为读者提供全面、平衡的文献信息服务做贡献。另外,公共图书馆还应该联合采购,建立采购机制,避免资源重复,从而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黄茜.公共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新思维[J].图书与情报,2002(3).

[2]马战胜.对公共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3(2).

[3]王萍.为休闲图书读者导读的五点技巧[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4).

(作者单位:广西区图书馆借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