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6》延续了一贯的风格,剧集中没有安排“假、大、空”的英雄人物,也没有用多少笔墨去描写当今社会大背景,农村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它讲述了村民们生活中的小误会、小矛盾,有些小自私,出一些小洋相、小麻烦……这不正是我们要的“轻喜剧”吗,这不正是农村国泰民安背景下生活的“小浪花”吗?
成千上万的农民爱看《乡6》是因为他们能在那里找到“村里人”的影子,能在剧里看到自己的生活。象牙山的故事就像是发生在自己的邻村一样,套用新闻学里的接近性原则,百姓身边的小事远比遥远地方的大事更让人关注。而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一年一度的《乡村爱情》系列剧,就像过年时接待了一群乡下亲戚,总要围在一起,慢慢地聊聊家常,说说村里这一年的变化,话话东家长西家短。《乡6》从夏天拍到秋天又结束在冬天,正是应了观众的这种观看需求,这是草根的需求,也是“乡村爱情”这种草根剧的生命力所在。
《乡6》乡村爱情系列与当地乡土民俗密切相关,寄托着人们向往太平安宁的美好愿望,这样的乡土气息牵动人心,让人每晚坐在电视机前和象牙山村里的人一起体味生活百态,这是电视剧制作人对农村社会和生活的真切体验和透彻解读,它带给观众的笑声和感慨是发自内心,富有价值的。
“文艺是国民精神的光,它总是不经意地表现出国民精神的状态。”激进如鲁迅先生,也写过众多农村的生活,心里有对农民的贴近。可是我们很多身居城市的文艺工作者却看不起农村题材,看不上“乡村爱情”,觉得赵本山参与的电视剧创作缺乏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缺乏文化品格和文化担当,其实这正是对“乡村爱情”系列的误读。
“乡爱”从来就不乏对真、善、美的歌颂,“好人有好报”、“知恩图报”、“做人要仁义”、“要珍惜婚姻”这样朴素的生活道理经常被提到。在《乡6》中,长贵的表彰会引发人们对英雄的崇敬;谢大脚在得知学校孩子们的困难后伸出了援手;李大国生意做大,在关键时刻回报了带领自己走上富裕路的刘一水夫妇;王小蒙虽然受尽谢广坤的折腾,却还是秉持孝道悉心照顾。就连小旅馆的老板娘也有一段30年等丈夫的爱情故事……
如果说春晚是中国老百姓年年离不开的年夜饭,乡村爱情系列剧就是美味的饭后小甜点,让人有盼头,盼来了有看头,看过了有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