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金扫帚奖知耻近乎勇可敬
连年无人领奖,金扫帚奖要么走戏谑嘲讽挖苦线路,继续自娱自乐,要么因无人问津,自觉无趣而停办。嘲讽挖苦显然不是金扫帚创办初衷。扫帚虽有“扫把星”之嫌,也有“扫除”之意,从主办方的解读来看,并非刻意挖苦某些“扫把星”,而是旨在一年一度为国产电影“大扫除”。
四届金扫帚,规模越办越大,口径也越来越严谨,最初“烂片”的提法,早已被“最令人失望”替代。如今领奖者终于撩开面纱,金扫帚的使命感总算结出了严肃的果实。
中国烂片产量有目共睹,敢于承认拍了烂片并知耻而后勇者寥寥。印象里只有徐峥在《嘻游记》上映初公开说自己演了一部烂片,并向因为他而进电影院的人道歉。
都说徐峥的《泰》是个奇迹,而奇迹只眷顾知耻而后勇的人。
关于《夜问》节目真正的内幕
《夜问》这个节目的起源可推到十年前,那时我有个学生是话剧导演,跟我学完课后,强烈推荐《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说四个主人公就是红蓝黄绿四种性格,她学完以后再去看那部戏,想明白一生中很多的困惑。那时,我就想以后能做部戏多好。去年下半年,我拿着栏目剧方案找合作,和深圳卫视聊天时,一来二往,大家商量先捣鼓个节目出来。那天记者问我对收视率的期待,我说电视台有期待,我没有期待。因为这节目没有什么大牌明星,百人团也不是啥帅哥美女,毫无海外成功的品牌撑腰,娱乐的基因又差,没有耐心的观众从半途进来看还不一定看得懂,天生不可能有高收视率。我惟一的期待是,观众看完这个节目后,能对自己说,这个节目很有意思,能学到东西,刚才的时间没有白花。
做成一件新的事情是多么困难,但你不能因为难而不去尝试和努力,我做《夜问》这个小小的尝试,与江湖上传言的如此这般毫无关系,一来算是对我自己的一个突破和交代;二来算是为大家多提供一个可通过学习读懂性格从而让自己活的更舒坦开心的途径。
电影出口因何衰退到不敌网游?
中国网游产业在海外市场的成功,有很多值得电影业借鉴之处。网游业的后发优势是电影业所不具备的,中国电影的市场化比国外晚了不知多少年,但网游的起步却与国外基本齐平,这使得中国网游在技术、质量上基本不次于国际水平。除了这些一时学不到的背景之外,网游业的很多经验是电影业可以复制的,比如国际化的营销意识。像完美世界、腾讯、畅游这些网游公司,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都放在海外设有子公司,有的甚至把研发的一部分放在海外,但中国电影在拍摄时压根就没考虑过海外市场,对故事也无规划,海外成功自然就无从谈起。对海外文化的融合是中国网游海外销售的另一手段,比如完美世界会推出《圣斗士星矢online》这样的超本土文化背景的作品,以抹平市场间的文化差异,其实这也是好莱坞大片的特点,如《阿凡达》《指环王》《云图》《2012》《普罗米修斯》等全球高票房影片,多立足于超时空、超地域以及普世价值观,这些文化融合题材的作品自然比以题材重复单一、空洞堆砌历史元素、娱乐元素为特色的国产电影更有国际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