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可以说是国债市场的灵魂。不断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一直是国债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自1981年恢复发债,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顺应广大投资者的需求,财政部不断深化国债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国债二级市场发展,致力于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概括而言,主要采取了五方面措施:
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不断提高国债发行效率。发行定价机制市场化是国债二级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1991年财政部尝试采用承购包销方式发行国债,开启了市场化发行之路。2012年已形成了1年期以下国债采用多种利率招标方式、关键期限国债采用混合利率招标方式、超长期国债采用单一利率招标方式的记账式国债招标体系。目前,所有记账式国债全部通过电子招标系统招标发行,招标方式包括单一利率招标、多种利率招标和混合利率招标,以混合利率招标方式为主。近几年来,每年50-60次的招标操作均能平稳顺利进行,发行效率很高,这对于保障二级市场正常运行至为关键。
二是定期滚动发行关键期限国债,建立、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2003年开始滚动发行7年期国债,2009年已形成1年、3年、5年、7年和10年五个关键期限国债品种。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债期限结构,一方面不断延长国债发行期限,2001年开始滚动发行15年和20年期国债,2002年发行30年期国债,2009年成功发行50年期国债,成为继英国、法国之后第三个发行50年期国债的国家;另一方面,2006年开始注重增加发行1年以下短期国债。关键期限国债和超长期限国债的定期滚动发行,对于形成稳定、完整、可靠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增加二级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是提前公布国债发行计划,促进二级市场平稳顺畅运行。财政部一直坚持公开公平原则,致力于提高国债管理透明度。2000年开始坚持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国债筹资分析会,制定并公布下一个季度的国债发行计划。2003年开始在年初公布全年关键期限记账式国债发行计划,2013年开始在年初一并公布关键期限国债续发和储蓄国债发行计划,并坚持按计划发行国债。同时,积极拓展信息公开新方式,通过财政部门户网站和中国债券信息网等及时公布发行计划、发行结果等信息,印发国债宣传台历,标注关键期限国债发行日期、全部国债兑付日期等。这些新的方式有助于国债投资者事先全面了解国heHXBouaOASIyTUoP5HiTQ==债发行兑付安排,进一步提高国债管理透明度,从而大大增强了国债市场的预见性和稳定性,有效降低了国债发行对二级市场定价造成的不利冲击,保证了国债市场健康稳定运行。
四是建立、完善国债承销团制度,注重发挥承销团成员在二级市场发展中的作用。从2000年开始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组建了记账式国债承销团,2006年财政部、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国债承销团成员资格审批办法》,建立了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记账式国债承销团制度。自2013年起财政部与国债承销团成员之间不再是行政审批关系,而是一种符合市场运行惯例的甲方乙方对等关系。目前,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大体上由50家成员组成,其中多数成员都是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在国债二级市场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了国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有效对接。
五是着力发展二级市场,健全二级市场运行机制。中国国债市场始建于1988年,当时主要是出于便利实物国债持有者的转让变现需要。1991年国债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一段时期内交易所国债市场居于主体地位。1996年商业银行从交易所市场退出后,陆续开办了银行间国债批发市场和柜台零售市场,以银行间批发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和柜台零售市场为辅的国债市场格局逐步形成。1998年记账式国债全面取代实物国债,从源头上杜绝了假券的出现,对二级市场上国债交易的安全高效进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01年推出国债净价交易方式,使得国债买卖报价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2004年推出买断式回购,丰富了国债交易工具,满足了投资者多样化的交易需求。2003年开始跨市场发行记账式国债,2005年所有记账式国债实现跨市场发行和交易,2009年上市商业银行获准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有效地促进国债市场的互通互联。201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了新发关键期限国债做市机制,对完善国债价格形成机制和二级市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中国国债市场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很大成绩,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二级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于一级市场,国债流动性有待提高。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十二五”规划中有关深化国债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与广大市场成员一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国债市场流动性建设: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的微观基础和运行机制。二是有效运用国债管理计量分析手段,科学制定国债发行计划(包括国债结构、发债节奏及偿债分布等),打造国债基准地位。三是建立二级市场国债做市支持机制,做好承销团成员、做市商乃至一级交易商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逐步形成国债市场的中坚力量。四是加强国债市场监测能力建设,鼓励编制与及时发布国债公允价值、国债收益率曲线等信息,建立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发挥在债券市场上的“定海神针”作用。五是促进国债期货市场稳健运行,加强国债现货、回购、期货等几大子市场之间的互相衔接与有效运用,进一步提高市场风险管理能力。
注:
1.2013年8月29日,亚洲开发银行和财政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联合举办了“国债市场流动性及中国案例研讨会”,本文摘自财政部国库司翟钢司长在此次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会议主要内容包括:亚行发布“东盟成员国与中日韩3国”债券市场流动性技援项目研究成果,讨论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政策建议,讨论中国国债承销团及做市商运行机制等。
责任编辑:景乃格 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