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初探

2013-12-29 00:00:00李强王利岗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11期

摘要:本文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一些设想,提出了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预算考评应遵循的原则和考评的内容,对考评流程进行了设计,希望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本文研究的事业单位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如学校、医院。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所具有的四大特征:依法设立、从事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事业单位支出预算由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组成。基本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劳务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项目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一般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事业发展专项支出和其他专项支出。

所谓预算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考核标准,对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考评,从而实现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执行、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目的。本文拟提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些想法,以指导实践。

一、预算绩效管理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管理原则

预算管理围绕预算绩效目标进行,事前设定目标,事中跟踪监控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评价目标完成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分析其实际绩效与计划的差距,从而为相同或相似的项目等进行绩效评价建立坚实、可靠的评价基础。

(二)责任追究原则

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实行高效激励,低效问责,财务管理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同时,对其实施工作人员建立严格、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从源头上抓绩效,促进各级单位、工作人员有效、有序、及时地保证计划的执行。

(三)公开透明原则

预算经费申报、大额资金安排和项目经费执行情况,定期向社会通报,接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绩效进程公开透明,避免腐败现象的滋生。

(四)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是盈利性的组织,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事业单位则是非营利性的组织或者团体,必须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综合来考虑其成本效益原则,即以最小的成本来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预算绩效考评的难点及主要内容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评的难点

从事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特征,由此也决定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与企业绩效考评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能简单地以利润和经济成本为目标,而是要衡量其在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而这种衡量存在三个较大的难点。

1.难以确定。所谓难以确定,是指公共服务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如中小学教学质量。我们希望中小学为社会提供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素质,如何衡量素质,目标难以确定。

2.难以量化。所谓难以量化,是指公共服务的评价标准难以完全定量衡量,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主要是提供健康服务与健康教育,而由于区域的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对此项工作的考评标准难以量化。

3.难以衡量。所谓难以衡量,是指公共服务的评价数据难以计算和获取,对于企业来说,产值、利润、合格率、成本等都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信息获得,而事业单位则不然:一是有些工作的效果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二是针对公共服务的考评往往要引入社会评价的方式,要选择相对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实现成本较高,可行性较低。

(二)预算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目标的选择既要能衡量事业单位绩效的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效益性,又要选择便于考评和比较的量化指标。笔者拟提出绩效考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被评价项目的总体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被评价项目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三、预算绩效考评的流程设计

预算绩效考评包括制订预算绩效目标,预算绩效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控和管理,预算绩效的评价与应用三部分。

(一)预算绩效目标的制订

1.预算绩效目标的制订需遵循的原则

一是相关性原则。绩效目标的选取必须保证评价的结果能够直观反映单位绩效目标执行的好坏。二是重要性原则。项目运作后产生的结果和辐射是无限的,在指标选取时应突出重点,尽量选择能明显判断执行情况的评价性指标。三是可比性原则。绩效指标既要便于纵向比较,比较单位在一定期间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要便于横向比较,可与其他部门、单位的绩效进行对比。四是最后,选取指标尽可能选取量化指标,为项目评价和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依据。

2.项目支出的预算绩效目标

项目支出以每个项目为基本评价单元,预算绩效考评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实施半年度和年度考评。跨年度重大支出项目,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考评。

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的内容如下。

(1)项目总体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该项评估的是项目数量、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目标完成进度等方面。以基建项目为例,新增建筑面积、生产资本性支出可作为项目的数量绩效目标。

(2)财务管理状况。项目执行中财务状况考察的是资金是否及时到位,是否严格按照预算及时间表使用资金,选取执行率作为评价指标,中期考评的目标为50%,年度考评的目标为100%。

(3)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高校基建项目为例,基建项目的社会影响包括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教辅、后勤保障等方面,可以根据项目运行的效果,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设定绩效目标。

3.基本支出的预算绩效目标

基本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劳务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日常性支出。基本支出预算绩效按照部门经费年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基本支出绩效考评的内容如下。

(1)预算执行情况。该项评估的是当年基本支出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是超支还是结余,可以用资金节约率、资金使用效率等指标进行考核与评价。

(2)财务状况。该项考察的是基本支出预算的财务数据,可以用人均工资、人均办公费用使用效率、人均三公经费效率等指标进行考核。

(3)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该项评估的是基本支出对改善民生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例如,当年人均工资增长率的提升提高了员工的工资福利,将降低优秀师资的流失,导致社会经济效益和公共利益降低,资源配置失衡等,可以员工离职率、群众满意率等指标进行考核。

(二)预算绩效运行的监控和管理

事业单位可以成立考评领导小组,对预算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实施中期绩效考评(每年6月底)和年度绩效目标考评(12月底),了解目标执行中暴露出的问题,或者可能导致绩效目标不能实现的因素,及时进行沟通和解决。

(三)预算绩效的评价与应用

通过考核和评价单位能否实现或超过既定的绩效目标,一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绩效改进的方向,改进绩效目标体系,完善管理办法;二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单位改进工作效率,完成预算绩效;三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寻找合适的机会加以推广。

四、预算绩效考评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对项目支出要严格控制,在保证基本支出资金需求的基础上考虑项目支出的资金需求。因此,项目资金的安排更为慎重,可以按照先基本支出后项目支出的原则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逐步推行基本支出绩效评价。

其次,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必须首先以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基础,针对不同的项目,充分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价预算绩效,做到综合利用、切实可行,保证资金有效使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最后,针对项目周期较长的时间特性,必须充分考虑货币价值的时间因素,以便能准确、及时地反映项目的真正绩效,找出实际与计划的差距,促进绩效方案的切实可行,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上述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只是一个总体设想,较为粗疏,需要在实践中分析和总结,从更多的细节上进行补充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评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玉霞.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及其绩效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玲,龚凤兰,高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证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邵梅.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的应用[J].中国人才,2007(07).

(作者单位:李强,同煤集团朔州煤电公司;王利岗,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云冈矿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