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为了拜访托尔斯泰,在出发前,对于该穿什么样的裤子,契诃夫考虑了整整一个小时都无法决定下来,他换了一条又一条,都不满意。穿上窄的,他在想托尔斯泰肯定要说:不像话,这个蹩脚作家。而换上宽的,他怀疑托尔斯泰又会说:快赶上黑海了,这个无赖……
契诃夫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感受如此在乎呢?这也许可从契诃夫的谈话中找到答案。有一次契诃夫对蒲宁满含深情地说:“我只害怕托尔斯泰。您想想吧,是他写出了这样的文字,说安娜(《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感觉到,看到自己的眼睛在黑暗中放光!”
能够想象吗?这是那个已写出了《带哈巴狗的女人》和《草原》等旷世名作的人,那个说过“大狗有叫的权利,小狗也有叫的权利”名言的人。
无独有偶,蒲宁,这位在俄罗斯文坛一向“清高”、独来独往的贵族作家,对托尔斯泰也同样怀有这种高山仰止的敬意。蒲宁在回忆录中供述:“不知怎地,这位老人还是让我觉得害怕。”
【多维品读】
角度一 正如颜渊所感叹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在19世纪,在俄罗斯,托尔斯泰一直以年轻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在前方引领着他们,同时,他又不高高在上,脱离现实,本材料即为明证,年轻人的文学生命里处处有他的痕迹。契诃夫的担心恰是因为托尔斯泰的学问造诣、人品声望使人敬畏,契诃夫和蒲宁都提到的“害怕”一词,则透露了他们对托翁无上仰慕的秘密。
这里,“高山仰止”的另一方是以契诃夫、蒲宁为代表的成长中的作家。他们在托尔斯泰面前虔诚、谦卑的态度也很值得我们注意。
角度二 托尔斯泰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此处不再赘述,而性情各异的契诃夫、蒲宁不约而同地放低自己,拜倒在了他的皇皇巨著之下,并以“害怕”来表述自己的敬畏和仰慕,不得不说,是作品本身焕发的力量。这又可以和当今许多华而不实、擅长作秀的所谓名人形成对照,他们的人格魅力熠熠闪光。
角度三 为何是“害怕”,而不是任何一种其他的情感呢?这源自托翁一种父性的关怀,不同于母爱。它粗糙,却又厚重,貌似严苛,实则慈悲。契诃夫选裤子这一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特殊的爱的微妙。
【适用话题】高山仰止、作品与作秀、不一样的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