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建设实践及启示

2013-12-29 00:00:00陈鹏
出版科学 2013年3期

[摘 要] 近年来,科研人员学术不端行为屡见媒体报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学术期刊采取规范的技术标准、透明的收费政策、严格的审稿制度、明确的责任作者制度、严厉的文稿撤销制度,以实际行动促进了学术规范建设,可资我国学术期刊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借鉴。

[关键词] 美国学术期刊 学术规范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3-0043-04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学术失范、学术不端行为屡见媒体报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规范学术行为、促进学风建设,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相继出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等政策和标准法规。作为学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交流、报道最新成果的平台,是科研人员获取同行认可、接受社会监督的途径,在学术规范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与责任,应发挥督管与控制学术失范、倡导与促进学术规范的作用。

美国是学术期刊出版大国,学术期刊种类繁多,2011年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库(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中收录美国学术期刊共4077种,其中科学期刊2795种、社会科学期刊1282种,影响因子名列前茅的有《科学》(Science)、《细胞》(Cell)这样的世界顶尖杂志,也有如《柳叶刀》(The Lancet)、《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 Engl J Med)等以同行评议闻名世界的医学杂志。本文剖析美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建设实践,为我国学术规范建设提供现实依据,探索新形势下学术期刊的科学管理模式。

1 美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建设实践

1.1 规范的技术标准

写作、编辑、出版等技术标准是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由于各学科领域的差别和文献著录规则的差异,美国学术界和出版界对其要求和参照体系不尽相同,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基本遵循三种标准——被称为“出版与研究界圣经”的《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倡导的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手册格式、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APA(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手册。这三大手册格式在注释和引文标准方面存在细微差别,但是均强调注释的规范性和必要性,强调他人思想观点与作者本人思想观点必须严格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都必须做到有章可循。美国学术期刊在“投稿须知”(Submission Guidelines)中会告知读者采用何种标准,以便投稿者参照。不符合注释和引文标准的来稿,会退回修改,或者干脆受拒。如《美国历史评论》(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告知投稿者在大写、连字符号、字母用法、标点符号、引用、脚注及其他格式方面必须遵循《芝加哥手册》,在拼写方面要遵循《韦氏第3版新国际英语足本 词典》。

1.2 透明的收费政策

为弥补印刷成本,美国学术期刊一般向作者收取三种论文发表费用:版面费、超版面费和图版费。但并非所有学术期刊都收费,在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收费已成主流,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收费比重较大。美国学术期刊通常秉持谨慎的态度,采取透明公开的收费政策。他们会在印刷版或网站的《作者指南》中详细说明收费政策,包括收费名目、收费标准、可以灵活处理的收费项目、可减免收费的文稿类型。如《商务评论》(The Business Review)在网站“Registration”一栏中对单个作者以及合作作者的收费情况进行了区分。《金融杂志》(Journal of Finance)在网站“Submission”一栏中注明对会员作者实行收费优惠政策,非会员收取的投稿费为每篇140美元,会员减半。《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和《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网站“Subscription Information”一栏中称:特殊情况下,作者可与管理编辑协商申请免去彩图及版面费。除了在网站中说明之外,美国学术期刊在出版时,会在期刊中附带版面费使用明细表,让作者知道版面费用在何处。这样有利于作者把握不同期刊的收费政策,以确定投稿目标,体现了以作者为本的办刊思想,同时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减少“暗箱操作”“钱稿交易”等现象。

1.3 严格的审稿制度

编辑初选、审稿专家评选、主编终审或者同行评议是美国学术期刊常见的审稿环节,这些审稿环节环环相扣,被严格规范和执行。美国学术期刊编辑多为大学教授兼任,编辑是他们的专业服务(Professional services)。一般期刊社只有一个编辑和编辑助理。为节省时间和精力,美国学术期刊多采用由匿名同行专家进行的外部审稿程序,如《美国历史评论》(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审稿非常严格,首先编辑初选,然后寄给刊物编委复议,最后寄给匿名评审。在该刊物发表文章至少要经过六位专家审阅。学术期刊的匿名评审形式有单向,也有双向。《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是单向评审,审稿人由作者提供,但编辑部向作者反馈评审报告时,隐去审稿人身份。《哈佛法律评论》(Harvard Law Review)等多数期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即既不让审稿人知道谁是稿件的作者,也不让作者知道谁是审稿人。《科学》杂志还确定论文风险评估模块,对于那些可能与人们直觉相悖的科学发现,或者有可能引起轰动效应的“高风险”研究成果,审查工作尤其谨慎和严格,如要求论文作者提供更全面的原始数据,要求论文署名的所有人员提供材料,详细说明自己在这项研究中的贡献。此外,更多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开始寻求论文审查的技术支持。全球最大的科技和医学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已经将剽窃检查工具Cross Check逐渐整合到期刊编辑和出版流程中,其中的iParadigms数据库使出版商和学术期刊很容易验证稿件的原创性,从而提高论文审查的效率。

1.4 明确的责任作者制度

随着科学研究的交叉性和研究人员的群体性趋势越来越突出,美国学术期刊多采取责任作者制度:论文的责任人放在最后,其他作者按贡献大小排序。论文的责任人一般为通讯作者,学术期刊会在作者中注明“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或“责任作者”(Responsible Author),并在论文起始页的脚注中给出通讯作者的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为读者提供学术交流和沟通的渠道。一般来说,通讯作者既是课题负责人,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更重要的是,通讯作者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会为诸如文图表不一致、学术语言表达不准确、学术观点错误等问题负责。责任作者制度加大了对于剽窃和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监控。整页、整图、整表等大规模的征引,即使注明资料来源,也不能任意使用,必须先申请版权许可。美国设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研究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对“科学不正当行为”进行查处,公布违规者的姓名、单位、违规情节和处罚决定,当事人一般被限制3—5年内不得参与任何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

1.5 严厉的文稿撤销制度

文稿撤销意味着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即宣布撤销已发表的该文章,这是一项对学术失范行为的惩戒措施。1988年荷顿博士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有“有致命的错误”,2004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部分撤回这篇有争议文章的声明。由于论文涉嫌造假,2006年12月20日《细胞》杂志决定将一篇由台湾中兴大学生化所教授张邦彦发表的微生物文章撤销。2008年3月14日美国《科学》杂志宣布,韩国科学和技术学院研究员金泰国等发表在《科学》和《自然—化学生物学》期刊上的两篇论文“不具备任何科学性”,论文会被撤销。可见,一旦发现学术剽窃、抄袭、造假等行为,美国学术期刊为了挽回在信誉方面的损失,会立即宣布撤销文章。

2 美国学术期刊学术规范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在:在论文、研究报告、著作中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引用文献注释不明确;剽窃他人成果;为证明自己的论点,伪造、篡改甚至随意编造试验数据,或者选择性地采用数据;利用职权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或成果上署名,攫取其他科学家的思想和信息,侵占他人的科研成果;论文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等。对于学术规范,学术期刊、读者(作者)最关注什么?在本课题组对132家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调研中,发现75%的学术期刊认为学术规范问题是抄袭,还有54.81%认为是内容新颖问题,49.04%认为是数据质量问题,42.31%认为是引文问题,39.42%认为是人情稿问题。从调查结果看,学术期刊普遍关注的5个问题依次是:抄袭、内容新颖、数据质量、引文及人情稿问题。在对114名作者(读者)的调研中,发现67.54%的作者(读者)最关注抄袭问题,55.26%最关注数据质量问题,53.51%最关注人情稿问题,45.61%最关注研究方法问题,37.72%最关注版权问题。从调查结果看,作者(读者)最关注的问题中,抄袭、数据质量、人情稿、研究方法及版权问题位列前五位。由此可见,抄袭、数据质量及人情稿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针对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借鉴美国学术期刊学术规范建设的经验,我国学术期刊在学术规范建设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采用多种文稿审查方式并用制度。学术期刊可采用编委审稿和双向匿名审稿并存的审稿制度。编委审查应坚持“三审三校”,审查内容包括格式规范,如是否具备中英文标题、内容摘要和关键词,是否具备主要参考文献,引文与注释是否规范,有没有重复发表,有没有一稿多投,有无抄袭、剽窃、篡改数据等不良倾向。通过审查剔除不合格稿件,遴选出较高质量的论文,再让专家终审把关。双向匿名审稿侧重于文章内容的原创性、数据的真实性和观点的新颖性,并且可以避免人情稿件的问题。

第二,建立严厉的学术惩处制度。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面对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80.19%的期刊不会立即采取措施登载声明,而是限制该作者。仅有19.81%的期刊表示会立即采取措施,如批评教育、登载声明等。所以,当务之急,我国学术期刊应建立严厉的学术惩处制度。对于学术严重失范者,可以采取文稿撤销制度、备案制度与通报协查制度。同类学科的期刊编辑部门之间,可以联手打击学术腐败,进行备案登记,并随时通报协查。如此,会对学风不正者产生巨大的舆论威慑力。

第三,引入责任作者制度。国内较少提到责任作者这一概念,在学术期刊中普遍使用的是通讯作者(通信作者)。责任作者、通讯作者(通信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关系如何处理,目前尚未统一。许多研究机构往往重视通讯作者(通信作者),忽视责任作者。当文章被披露有剽窃抄袭、数据造假等行为时,很多人将责任归于数据分析者,这给界定不当学术行为带来诸多困难。建立责任作者制度,有利于明确判定不当学术行为中的作者责任,特别是一稿多投、抄袭剽窃及引文标注不规范等问题中的作者责任。

第四,完善期刊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乱收版面费、一刊多版、一号多刊、出版增刊等情况比较严重,严重扰乱出版秩序,导致期刊质量下降,助长作者(读者)的消极情绪和不正之风。建议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和期刊主办方加强对版面费收取和增刊发行的管理,对一刊多版、一号多刊、出版增刊等行为给予严格惩处,从而培育良好的出版环境和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吉鲍尔迪著;沈弘,何姝译.MLA文体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于媛.期刊国际化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硕士论文,2004

[3]邱炯友.学术论文引文格式之发展与使用调查[J].“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会报,2005(75)

[4]孙绍宜.美国的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J].当代电影,2007(4)

[5]王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J].开放时代,2001(12)

[6]张以民.23种国外科技期刊作者费用的调查报告[J].编辑学报,2005(4)

[7]张忠霞,刘洋,卢苏燕,等.美国学术期刊强化论文审查程序[N].经济参考报,2007-01-17

[8]汤锦波.谈中外学术期刊的差异及我国学术刊物的发展方向[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1)

[9]孙丽娟.科技论文作者署名排序与通讯作者[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

[10]王艳.美国学术团体促进科研诚信规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12)

[11]王丹红.爱思唯尔科技部中国区副总裁安诺杰:学术欺诈案频发,学术期刊如何应对[J].科学时报,2008(4)

[12]William B.Weeks, Amy E.Wallace, B,C.Surott Kimberly. Changes in authorship patterns in prestigious US medical Journals[J].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4(59)

[13]Thomas J. webb, Bob O Hara, Robert P. Freckleton. Does double-blind review benefit female authors[J].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2008(7)

[14]Roddy Roediger. What Should They Be Called[J].Observer,2004(8)

[15]R. A. McNutt, A. T. Evans, R. H. Fletcher and S. W. Fletcher. The effects of blinding on the quality of peer review: A randomized trial [J] .JAMA,1990,263:1371-1373

[16]Adrian Armstrong. More on anonymous reviews[J]. EOS,2004(8)

[17]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online[OL].[2012-12-07]. http://www.chicagomanualofstyle.org/

[18]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Style Sheet[OL]. [2012-12-10]. http://www.journalofamericanhistory.org/submit/stylesheet.html

[19]APA Style Sheet[OL]. [2012-12-10]. http://www.tmcc.edu/library/downloads/documents/style

[20]Profiles in Plagiarism: Academia[OL]. [2012-12-11]. www.famousplagiarists.com/academia.html

[21]Code of Ethics[OL]. [2012-12-13]. http://www.asm.org/general.asp?bid=14777

[22]Journal Publication (Registration) Fees[OL]. [2012-12-13]. www.jaabc.com/brcregistration.html

[23]Electronic Submission Information[OL].[2012-12-14]. www.afajof.org/journal/submission.asp

[24]Peer Review Policy[OL]. [2012-12-14]. elsevier.com/wps/find/journalrelatedinfo.cws_home/

[25]Review process[OL]. [2012-12-15]. http://www.harvardlawreview.org/manuscript.shtml

(收稿日期: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