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坟墓平毁记

2013-12-29 00:00:00孟昭庚
文史月刊 2013年3期

汪精卫其人

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其政治生涯中,前半生跟随孙中山革命,当他还是一位热血青年时曾拼着一死去策划刺杀清廷摄政王载沣,事泄后被捕,判处终生监禁。因在狱中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的千古绝句而名动一时。

1925年2月孙中山病危时,汪精卫受命记录、整理孙中山的遗嘱。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以拥护三大政策的“左派”和孙中山的信徒的面貌出现,在国民党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曾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后来虽与蒋介石明争暗斗,不甚得志,但仍稳居国民党党内和国民政府二号人物的高位。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感到抗战没有“前途”,乃决定投靠日本军国主义。1938年12月逃离重庆,经越南去上海,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国府主席”兼“行政院长”,公开投降日本,成了可耻的天字第一号大汉奸。

汪精卫之死

1943年,汪精卫因患骨髓肿,加之旧伤复发,在南京断断续续地接受日本军医的手术治疗,但术后病情恶化。1944年赴日本接受治疗,同年11月10日死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学院。对于汪精卫的死,当时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子弹陷入体内,无法取出,铅毒逐渐扩散,终至药石罔效。

那是1935年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丁家桥中央党部召开。大会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中央执行委员来到会议厅门口合影。因蒋介石未到场,汪精卫便坐在前排正中。在前排就坐的还有孙科、戴季陶、阎锡山、张学良、林森、张继、张静江等人。摄影完毕,正当委员们转身陆续走上台阶,准备回会场继续开会时,突然从记者群中跃出一人,高呼:“打倒卖国贼!”“啪—啪—啪”,向正待转身的汪精卫连发三枪,汪精卫当即倒在血泊里。刺客为爱国义士、铁血锄奸团成员孙凤鸣,时为晨光通讯社记者。他们对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极端不满,本来是要枪击蒋介石的,因蒋未出场,故而将行刺目标转往汪精卫。

孙凤鸣这三枪,一弹射进汪精卫左眼角下颧骨,一弹从后贯通左臂,一弹从后背射进第六、七胸脊柱骨旁,给汪精卫接下来的人生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另一种说法是汪精卫在日本治病时被日本人作为一种药物试验体而将他送上了黄泉路。只是当时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淫威,汪伪政府方面包括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谁也不敢公开议论此事。但这一说法被汪的长女汪文惺、女婿何文杰断然否定,何认为汪是死于“多发性脊骨瘤肿”。

汪墓的修建

汪精卫在日本病逝,南京汪伪政权的头头们自然是兔死狐悲,惶惶不可终日。但为了掩饰他们的恐慌、强撑门面,南京汪伪政权还是决定把汪精卫的尸体运回国内隆重安葬。他们通过日本有关方面,选用上等的楠木做了一副棺材,装上汪精卫的尸体,于11月12日由专机运回南京,棺柩停放在伪国民政府大礼堂,专门成立了“哀悼委员会”负责丧葬事宜。

汪伪国民政府虽称“时值非常,为恪守先生不劳民、不伤财之训起见,决定一切力避靡费,求其简肃”,实则大肆铺张,调拨中储券5000万元,为汪精卫建造陵墓。墓址依汪精卫遗言,择在明孝陵前梅花山上。汪精卫生前喜欢梅花,曾把梅花定为南京市的市花。

汪精卫的墓建在梅花山山顶,与中山陵相对。这个卖国贼活着总以总理信徒和助手自诩,死后也要沾孙中山先生的光,妄图与中山先生一样永垂不朽,以达继续欺骗世人的目的。汪精卫坟墓的图案是仿中山陵设计的,规模相当大,呈圆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周围用水泥围砌,施工要求极其严格。原计划建筑墓室、祭堂和牌坊等。待汪精卫墓室建成后,汪伪政府便于1944年11月23日为汪精卫举行了“安葬大典”。随后,又在梅花山东侧建造了一座祭堂。由于日本宣布投降了,汪墓的后期施工也就停下来了。

秘议铲坟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鉴于举国上下,同声一致呼吁严惩汉奸,为顺应舆论,令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秘密平掉汪坟。蒋介石何不堂而皇之地发动群众,大张旗鼓地公开铲坟,而要秘密做这件事?这个中缘由就不得而知了。

接到蒋介石关于处理掉汪坟的“旨意”后,何应钦即于1946年1月15日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会议厅召集紧急会议。被召集出席会议的有南京市市长马超俊、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南京宪兵司令张镇、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陆军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等要员。何应钦亲自主持会议,讨论平毁汪坟基本实施办法。

何应钦首先发表讲话:“请你们来商量一件事,希望绝对保守秘密,不得向任何方面泄露。委员长不久就要还都,汪精卫这个大汉奸的坟墓,居然葬在梅花山……和孙总理的陵墓并列在一起,太不成样儿。如不把它迁掉,委座看见了,一定要生气。同时也有碍各方面的视听。你们详细研究一下,怎样迁法,必须妥慎处理。”何庆钦讲完话就退了席。以后会议就由萧毅肃主持。萧仍然申述何的意思。他说:“总司令已经接到重庆指示,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内和国际的视听,限我们在十天以内处置好。”

经过讨论,会议最后决定由邱维达的第七十四军派工兵部队执行这一特殊任务,南京宪兵司令部的任务是负责迁移期间的内外警戒,断绝行人交通,不许任何人接近,南京市政府负责协助这一行动。随后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向邱维达介绍了汪墓的一些情况。考虑到坟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邱维达建议采用爆破的办法,说这样效果好,速度快。爆破时采取一些措施,爆破行动不容易被外界探知。会议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平毁汪墓

经过有关各方周密细致的准备后,上报何庆钦批准,爆破工作定在1946年1月20日深夜零时实施。此前三天,在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实行临时交通管制,有宪兵把守各路口,禁止行人游览。由于事出突然,市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由于某个环节出了点小问题,爆破工作被推迟了一天,1946年1月21日晚正式开始。南京市市长马超俊、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陆军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等都亲临现场监督。具体负责爆破工作的指挥官是第七十四军的五十一师直属工兵营营长李东阳。考虑到坟墓异常坚固,经过工兵周密测算,认为需要150公斤左右的TNT烈性炸药才可能将其炸开。在执行爆破时,利用其他音响作掩护,以防巨大的爆炸声泄密。爆破实施时进展很顺利,外层钢筋混凝土很快被炸开。在做现场清理后,再炸内窖,露出汪的楠木棺材。几位工兵慢慢揭开棺盖,见尸体上覆盖一面有汪伪标志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尸身穿的是汪伪政府文官礼服,系藏青色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腰佩大绶。汪精卫面部略呈褐色而有些黑斑点,似有中毒症状,不过整个尸体保存还算完整,基本没有腐烂。显然是当初入棺时特地采取了防腐措施。

马崇六进行棺内检查,看看随葬物品有哪些。检查结果大大出乎大家的意料,原以为这位头号汉奸一定会随葬不少珍品,不料里面空空如也。除了在汪精卫的马褂口袋里发现一张白纸条外,没有任何其他随葬物。白纸条很小,大约3寸长的样子。上面有陈璧君用毛笔写的“魂兮归来”四个字,大概是为汪精卫招魂吧。

检查完毕,马崇六随即命令李东阳把棺材装上陆军总部早就预备好的卡车,还要他务必在当夜平掉墓地,绝不能留下痕迹。邱维达建议李东阳随车护送棺木,平整墓地的事由李的副手来办。马崇六表示同意。邱维达此举是想让李东阳去看看马崇六他们是怎么处置汪精卫的尸体的,然后向他汇报。

马崇六、李东阳等指挥工兵将装有汪精卫尸体的棺木一直送到清凉山火葬场推入焚尸炉进行火化,随后再命令火葬场工人用鼓风机向炉膛送风,汪精卫的骨灰随即被扬散无踪。

梅花山墓地也由李东阳副手带领工兵部队连夜平整完毕。至此,汪精卫的坟墓、尸体彻底从人间“蒸发”了。

此后的一段时间,李东阳的工兵部队奉命继续施工,在原址新建了一座小亭子,名为“观梅轩”,此为一座长方形亭子,由孙科题名。还在亭子周围栽种了许多花木,梅花山的南北山麓都修了小路,变成了一处风景宜人的游玩场所。不明就里的人根本看不出这里曾经是汪精卫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