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记载,汉桓帝元嘉时期京城长安的女子,在眼睛下面薄施胭脂和香粉,很像今天女人们画的眼圈,只是那时的女人只是画下眼圈,也就是只在眼睛下面的地方薄施胭脂和香粉,看上去像刚哭过一样,让人怜爱,称为“啼妆”。
汉朝时候的女人喜欢留高高的发髻,描画长长的眉毛,穿肥大袖子的裙子,把上等好米磨成的米粉敷在脸上。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述了米粉制作的方法。把上等的好米研磨成细细的米粉,用水浸泡后取出白汁,等其澄清后,取其光润的部分干燥后收藏起来,女人就可以随时拿出来作美容之用了。米粉分为红米粉和白米粉两种,红米粉是用白米粉染上红颜色制成的。女人们用白米粉敷在脸上,把染成红色的红米粉敷在脸颊上。
在耳朵上穿孔,然后把珠玉戴在耳朵上作为美容之物,在汉朝时也已经开始了。本来,在汉朝之前,女人在耳上穿孔戴物是有些民族惩治女人不守妇道的一种手段,但到了汉朝的时候,汉族的女人就有人穿耳戴珠子,不过这不是惩治,而是一种美的表示。在《诸葛恪别传》中,就记载有母亲为亲生女儿穿耳戴珠子用以美容的事。汉朝时的穿耳戴物分为两种,一种是戴玉做的饰物,二是戴珠宝。
假发髻在汉朝也已经出现了,和现在的假发很相似。汉朝时做假发髻用的头发,是犯人的头发。
画眉是很常用的一种美容方法,而且还留下了一些后世流传极广的佳话。汉宣帝的时候,当时的京兆尹(京城的一把手)张敞,经常为他的妻子画眉,于是,有官员就向皇帝打了一个报告,说张敞为妻子画眉是不务正业。皇帝问张敞这是怎么回事,张敞回答说:“这是我们夫妻俩在卧室里的私事,皇上就不必追究了吧!”至此,留下了“张敞画眉”的佳话。
南北朝的时候,女人喜欢面饰,流行一种落梅妆。面饰是女人贴在脸上的一种美容饰品,又称花钿和面花。当时,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喜欢面饰,有一天,她睡在皇宫含章殿外的梅树下,梅花落在寿阳公主的脸上和额头上,香气袭人,美艳动人。宫女们纷纷效法,用五色的绸缎或金银箔片剪为梅花的形状,贴在额头和脸上,称为“落梅妆”。
唐朝有诗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玄宗李隆基吩咐画工画了一幅“十眉图”,让宫女仿照。十眉图上画的是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梭眉(又名却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倒晕眉。后来,这些画眉的方法传入民间,为女人们所热衷。
唐玄宗的女儿永乐公主喜欢茶饮美容。永乐公主虽然生长在皇帝之家,却自幼孱弱多病,面容憔悴,没有光泽。后来,永乐公主就用沙苑蒺藜泡茶饮用,几年后,竟然出落得健美艳丽,光彩照人。后来人们发现,沙苑蒺藜泡茶饮用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唐朝的本草书上竟然说它能使“老者复少,少者益美”,看来,其美容之功不可小觑。
宋朝真宗时期,有一个女戏子名叫庞三娘。庞三娘年轻时扮相俊俏,红极一时。几十年过去,庞三娘眼角、额头出现了不少皱纹。庞三娘用轻纱敷面,将云母研成细末,和蜂蜜拌匀,敷在脸上。她坚持这样做,竟然让自己变得像妙龄少女那样皮肤细嫩,楚楚动人。
清朝的慈禧太后有自己的美容秘方。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这本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光绪三十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寿药房传出皇太后(慈禧太后)用祛风润面药方:绿豆粉六分,山奈四分,白附子四分,白姜蚕四分,冰片二分,麝香一分,共研极细面,再过重箩,兑胰皂四两搅匀。”慈禧太后年老后依然皮肤很好,据说就是用这种方法来美容面部皮肤的。
(请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奉寄稿酬与样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