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2010年的国庆讲起。
大一时候,四个人计划好了从海南骑车去三亚,七天正好。订票的当儿,台风来了。
之后就开始骑车。周末借部山地,一个人出去骑一百公里,晚上回来躺在床上大腿抽筋,心里倒挺畅快的。因为总是迷路和体力不支,怕拖累,就一直自己骑。慢慢也习惯了,周末空闲下来就打开百度地图,看看珠海没去过的地方,四五十公里远就好,可以骑上一天,也逛逛珠海。
在这里呆了快2年,如果不是骑车,我大概会觉得珠海也就是香洲这么大吧,从暨大到中大就算好远好远的路了。南屏、北山、金台寺、斗门古街,其实晃荡半天就到了。多有味道的一个城市,差点就湮没在各种景点的坏印象里。井底待久了,心里的天也会越来越小吧。
扯远了。
就是从那次计划破灭开始,到现在都一年多了。我真不是个冲动得起来的人,像这样的决心,也断断续续花了一年时间。看《练习曲》和《转山》时总觉得自己只会开些空头支票。21岁这么自由这么热血的年纪,想学乐器想看各种书想学外语想出去旅行,总是三分钟热度,拿起来放下去。
所以这一趟就算什么都没见到,对这样的我也是个莫大的鼓励了。至少现在我相信了,热衷和向往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准备,是真的可以做好的。
这年纪也不一定是浮躁和白日梦的代名词。我也是时候重新看看自己的白日梦。
提前一个月开始着手准备。买车,查地图画路线,在豆瓣上找沙发和联系沙发主,啃各种技术贴和游记,买必要的装备,学习修车和拆车,开始长跑和健身,骑跨市长途,省吃俭用攒钱。琐琐碎碎差不多整个月无心向学,但也是临到出发前一天才算准备齐全。
行程其实特别简单,10天从珠海到三亚,1050公里。每天手机查查路线就出发也不会有大碍。迷路几乎没有,但一路意外不断:码表、变速器、牙盘、驮包、沙滩鞋、手机、绳子、刹车一样样罢工,暴雨、修路、断桥和坑洼的路面,好几次和大货车擦肩,或者后轮打滑差点翻车。有时候真觉得是各种暗示,诸事不顺让你觉得天都挡你,但咬咬牙,三亚不也到了。
最难熬的是体力关。每天都会有骑不动的时候,一边喘气一边想自己何必呢。骑车出来是旅行还是修行?为什么非要透支自己?一开始鼓动自己的是些虚荣的念头,但真的踩进去,才知道成就感是多大的犒赏——看到亚龙湾的海时是真心觉得这一趟值了。也有时一个转弯,一片无边的水田就占据整个视野。因为慢,因为累,骑车总能看到最好的东西。
到海口之前睡了一路沙发,费用省下不少。但最棒的是,沙发主能带你一头扎进当地人的生活,小吃和民俗乃至生活态度。真实的城市不是街口的沙县,自己捧着地图就能碰到。如果骑一天车然后到宾馆吃饭睡觉,那就无谓旅行了。从旅馆、饭店、茶馆、水果摊到加油站,都可以跟老板聊上一阵,然后才会对陌生城市有个热乎乎的印象。
阳江的沙发主说,旅行就是后天混血。多接触一些人事和观念,会慢慢动摇你的确信。沙发、青年旅舍、徒步、辞职旅行,每个人都在经营不同的生活,你也不该只是再读两年去银行朝九晚五那么简单。在那扇门外,还有偌大一个世界。
于是原以为笃定无疑的未来,又变成一个可以咀嚼的问题。
在海南遇到两个辞职骑行的80后,一路聊天一路觉得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
去做一件真正想做的事,总会有顾虑和代价。时间、金钱、精力和事业种种,我们都有一百个理由可以不出发。但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都不会去做了。功课落下可以补,生活费没了再挣,我不用丢掉工作和家庭而走在这路上,已经是件幸运的事。
最大的顾虑是安全。但如果功课做足,出事就只能归做天意了,谨慎的骑行者不会比普通行人危险多少。骑行一年多,没有摔过跤受过伤,修车工具和应急药品也几乎没动过。退一步说,吃鱼刺扎到动脉一命归天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躲不掉,那我宁愿死在路上。
然后是钱的问题。手头不宽,又瞒着家人,出发时只带了五百。但穷有穷的玩法,早餐靠面包和火腿,午餐是巧克力和士力架,晚餐住宿靠沙发,喝的水也是前一晚凉好和装瓶的。这样,到海口前的5天花了一百。在海南没了沙发,又遇到三个毕业旅行的大四男生,就一起拼房一起AA吃饭。他们叫我师弟,改了行程跟我一起,拼个三人房也让我自己睡一张。所以直到回来,钱还没花光。
你也许可以预估出一万种事故,但永远想象不到在路上会遇上怎样的美好。
从小到大像个零件一样被生产出来,我有时候连自己想要什么都说不出。迷惘内向,怕责任而没主见,一直是被担心的那个。有那么一段路要对自己负责,对我也是件重要的事。骑出去,强迫自己做选择和背黑锅,去跟陌生人打交道,去面对种种琐事然后把整个生活扛在肩上——我不是去散心去透气,我是想改变自己。
逃课去西藏的小朋友说生活没滋味,我只是觉得自己原地踏步踏太久了。上课下课考试刷绩点,再望下去好像会稳稳当当毕了个业,银行找份工房子供不起,但衣食大概无忧。没有目标和计划,也想象不出另一个版本的未来。
——也就是再窝下去就要发霉的生活。
所以我出去晒了十天变成渔民。
我会认真考虑买条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