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将悲观、紧张、生气等归结为消极情绪,并视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之一。然而,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化,蕴涵于消极中的积极效应却相继被发掘出来。请看心理学家对几种经典的不良情绪所作出的最新诠释,可帮助您学会运用情绪,拥有良好心态。
乐观未必胜悲观
乐观与悲观孰优孰劣?传统观点早有定论。可一位叫做黑尔德的心理学家却认为应该区别对待:当一个人遭遇麻烦而心慌意乱时,一味要求他“乐观”,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只会徒增痛苦,不仅更加难以战胜困难,而且会给健康埋下隐患。另一位叫作潘纳贝克的心理学博士,也提出了“建设性负面思考”的新见解,强调对于悲观性格的人,与其强迫他们像性格乐观者那样去思考问题,还不如鼓励他们用适合自己个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结果会更好。
为印证这一结论,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有趣的“飞镖”实验,将一批性格悲观的受试者分成3组,分别让他们在投飞镖之前以不同方式做好思想准备。第一组成员设想自己可能会投得很不理想,并考虑了多种应对的办法;第二组成员则肯定自己技术一流,投射的成绩一定会很好;第三组成员采取了无所谓的思维方式,所想的是如何用别的事让自己轻松。结果,第一组成员投射飞镖的成绩最好,而第三组的人则最糟糕。心理学家为此建议,乐观和悲观究竟哪一种更好,关键在于哪一种更适合自己,对某些人来说,悲观可能比乐观更为有益。
紧张提升女性智力
紧张对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这是德国学者测试了一群经历过紧张事件后的大学生记忆能力后的结论。测试方法是,通过测量这些受试者血液中考地松的浓度,考地松是一种因紧张而产生的荷尔蒙,含量越高说明越紧张。结果显示,考地松含量较高的男生记忆成绩低于含量低的男生,而女生中不存在这种差异。提示紧张可削弱男性的记忆QsbTUIkoHCiyTY0NGLD5bw==力,而对女性的记忆几乎没有影响,表明女性应对紧张的能力优于男性。随后,美国的丹尼斯教授通过看恐怖影片后男女观众答题的试验证实,在紧张情况下女性答题的准确性明显高于男性,也高于不紧张的女性。
不难看出,紧张对于男性可能是消极的东西,而对于女性,反而可以提升她们的记忆能力与思维敏锐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适度生气如“鼓气”
传统观点是,生气容易打破人体的内分泌平衡,给健康带来麻烦。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适度生气对健康不仅无害反而有益,适度表达愤怒情绪的男性,与选择压抑的男性相比较,发生致命性心脏病的概率可减少50%,中风的概率也显著低于后者。奥妙在于适度表达愤怒有助于排解压力,而压力是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的凶犯之一。
另外,以往认为人在生气时容易失去理性,减弱对事物的判断力,不宜作出决策。而最新的试验结果恰恰相反,生气可以使一个典型的缺乏逻辑判断力的人更具有理性,因为人在处于愤怒状态时更容易注重事实真相,忽略那些可能会干扰分析的不相关因素,同时调动整个机体的力量,激发采取正确行动的潜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做出更为明智的抉择。
更为可贵的是生气是一种高能量的情绪,可在逆境中为人提供能量,帮助人们作出反应并采取行动,克服那些本不可逾越的障碍和困难。故有人说生气就是“鼓气”,确有一定的道理。
适量压力美容益寿
心事重重、心弦紧绷固然不好,但一点压力没有也未必值得庆幸。科学家的最新观点是:适度的压力不仅美容而且延寿。
丹麦的抗衰老专家莱坦教授发现,让试管中的皮肤细胞每周2次、每次1小时暴露在41℃的空气里,结果这些细胞的形态更好,被破坏的蛋白质的数量明显减少,也更不易遭受紫外线的影响。虽然41℃是人体发烧时才能达到的体温,但在人感到有压力时体温同样会上升,由此推测适当压力能够起到相似的美容与抗衰老效果。
英国的科莱兹斯博士也是著名的抗衰老专家。他指出,身体衰老多从35岁开始,故人在35岁之后要寻找合适的压力感来刺激身体进行自我调整。当然,这里指的是适度压力,即时间不长、刺激不大、能让人最终有成就感的压力,如为准备丰富的晚餐而冥思苦想菜单,或为了解某种机器的操作而去学习等。至于那种如牛负重、长时间的压力,则对健康有害,因为这会导致人的意志消沉,生活质量滑坡,应当避免。
恐惧、悲伤、内疚又如何
其他消极情绪又如何呢?同样是好坏兼备。如恐惧是一种蕴藏高能量的情绪,可提高神经系统灵敏度,增强人对潜在问题的警觉性,促使人面对危险迅速作出反应,并提供逃避的能量;悲伤能促进人的深层次思考,使其更好地从失去中获得智慧,更珍惜目前拥有的东西;内疚可提醒人用更富有建设性的思考来补救以往的失误;失望则能促使人对期望目标作出重新评估与调整,使之更符合实际;忧虑能使人将注意力凝聚在一个即将发生,而后果又令人担心的事件上,让人精力更集中,提供为该事件做好准备的能量;而痛苦则是一种使人规避风险,提升人生经验的信号。
总之,情绪的内涵与效应不是绝对的,消极情绪同样具有积极的一面,关键在于情绪运用与转化能力如何。若能娴熟地掌控与运用各种情绪的能力,就能对种种坏情绪产生新的思考并赋予新的价值。诚然,我们无法选择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自身的情绪状态;我们无法调整环境来完全适应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调整情绪来适应一切的环境,促进坏事向好事转化,为自身的生活、事业与健康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