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属于那种看一眼就会爱上的水乡。时间在此仿佛也只顾着看风景,而忘了挪动脚步,乌镇便只能定格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瞬间了。
廊棚靠河的一侧都修有靠椅,当地人给靠椅还取了一个非常传神的名字——“美人靠”。倚着“美人靠”,人会没来由地多愁善感起来,仿佛前世就是那个团扇掩唇望着廊外烟雨的少女,目光散漫且忧郁,不知会不会有一袭青衫撑着把油纸伞向自己款款走来……
当落日拖着斜阳西去,晚霞把河面、建筑点缀得绚丽无比,街道开始冷清了。乌镇这才揉着惺忪的眼,慢慢地醒来,慢慢地展露水乡古镇的本真。
寂静冷清,其实是乌镇最美的时候。没有了喧闹,一扫迎来送往的脂粉气,变得古老凝重起来。千年的小巷恢复了幽静清雅,石桥孤寂地守望着身下的流水——或许还有闲散淡定的日子,回廊尽头,花木深处,处处弥漫着沉静从容、与世无争的清雅气息。难怪有人会认为乌镇美得让人“绝望”,因为置身于古典需要勇气。
东市河像一匹墨绿的绸缎。只有乌镇的水才敢绿成这样,要在别处肯定会觉得脏,可在乌镇却让人感到厚重,因为能把它视为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乌镇历史上曾经出过64个进士,161个举人,是现代中国的文学巨匠茅盾的诞生地。
舟行更能领略乌镇之美。船夫用长桨漾开的阵阵水纹,水中天在摇,水中房在动,静坐船头,看天光云影徘徊,再看乌镇那参差不齐的飞檐斗拱,分明是种坚守古典的姿态,有着令人舒心的美。那些枕河的木阁楼,那些不作修饰的石桥,似乎在随着小船的摇晃而飘浮不定。水上阁楼颇有吊脚楼的味道。枕河人家取水,或直接从窗口,或掀开地板露出一洞,一只木桶便落下,那“扑通”的一声,能触到游人内心最质朴的部分。
乌镇人有种与生俱来的静,不喜欢跟游人交流,偶有镜头对准,便会扭过头去。实在避不过,他们也能在游人的评头论足中,旁若无人地做着手头上的事。他们是在坚守着一种生活方式,古老的水乡风俗已被现代文明逼进了越来越逼仄的空间。游人只是窥探传统的好奇者,镜头外的乌镇才是最真实的乌镇。
夜宿乌镇,才能领略水乡的真谛原来就一个字——静!静得若一个人走动,全镇都能听到他在青石板上踩出的响动。
乌镇保留着许多传统手工作坊,纺织、织布、陶艺、酒坊……尽管只是供游客参与的互动旅游项目,但从中依然能感受到古老民俗。印花布作坊里,庭院挂满蓝印花布,阳光下蓝得通透,这是种很纯粹的水乡的颜色……
离开乌镇,才恍悟——乌镇其实是种生活,将日子打理得流水一样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