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余热,让书屋活起来”

2013-12-29 00:00:00
农家书屋 2013年3期

县长、农民、工程师、教师、妇女队长、大学生村官……惠民工程“农家书屋”建设伊始,有太多喜欢读书的人自告奋勇担任书屋管理员。在这些人中有这样一群人,原本可以在大城市拿着退休金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可他们却甘愿放弃自己的舒适生活,来到农村做一名不拿工资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用自己的余热改变着他们熟悉并深爱的这片土地。

宋玉财原是光电公司工程师,退休后,是在已经熟悉的西安养老,还是回到老家陕西户县苍游镇许村,老宋很是为难了一段时间。

一次回乡偶遇,帮老宋做了最终的选择。

许村农家书屋建成后,因为没有资金、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书屋大多时间都锁门谢客,偶尔回家的老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么多书眼睁睁看着落灰不成?作为农家出生的孩子,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书籍,他也许和大多儿时的伙伴一样一辈子只能和土地打交道。“发挥余热,让书屋活起来?”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终于他向村里申请担任书屋管理员。

“农家书屋建设是党和政府为群众办的一件好事、实事,如果管理不好,发挥不了书屋作用,把书屋当摆设,没办法给群众交代。要管好书屋,必须选对人,可村子经济基础差,没钱谁愿意干?”老宋的自动请缨,解决了村委会的难题。知道村里困难,老宋主动表态他有退休金,村里不用考虑报酬问题。“我要把农家书屋管好、办好,让大家都能看好书,都能学习科学知识,帮咱乡亲们致富,过上好日子。”老宋朴实的话语,让村干部和村民都非常感动。

农家书屋虽小,但要管好却是一门大学问,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行的。成为书屋管理员后,宋玉财把书屋当成自己的家,可是面对种类繁多的图书,老宋却又茫然,不知从何做起,于是他主动联系县图书馆。图书馆派专人对许村农家书屋从图书分类、编目、上架、管理等方面给予帮建,并给老宋送来了图书管理方面的书籍。老宋认真学习,很快便掌握了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用于书屋建设实践中。他按需求摆放书刊,书目清晰,登记规范,借阅制度健全。县图书馆检查后认为,许村农家书屋基础工作扎实,图书管理科学,阅览环境良好,宋玉财在全县书屋管理工作中开了一个好头。

书屋基础工作完善后,宋玉财把重心放在服务上。他对自己约法三章:一是不要村子付报酬;二是没有特殊事不离开书屋,随叫随到,群众随时都能看上书;三是让上级放心,让群众满意。去年7月,天气炎热,本村种植大户霍跃子需要西瓜种植方面的知识。霍跃子住在西瓜地里,老宋抽出中午吃饭的时间,骑上自行车,跑了几里路,把书送到霍跃子手中。看到老宋满头大汗,饿着肚子给自己送书,霍跃子感动地说:“咱村有你管图书,真是大伙的福气。”老宋说:“我退休了,别的事干不了,管图书为乡亲出一点力,我愿意,心里高兴。”

宋玉财当上图书管理员后,不仅在书屋忙里忙外,每天还要送书送报,跑田间地头,走家进户。他在家的时间很少,顾不上家,孩子们劝他:“村子的事,又没钱,你年龄大了,太辛苦,少干点,没人说你。”老宋却笑道:“村子的事就是咱家的事,只要老百姓看到书学到知识,咱吃点亏没啥。”

几年来,老宋将全部心血都用在书屋上,坚持天天开放,节假日更是忙活。三年来,村里没给过他一分钱的报酬,他不仅没有怨言,而且热情不减,始终把书屋当成自己的家,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的“知识宝库”,成为群众的“致富黄金屋”。

在老宋的努力下,来书屋的群众越来越多,书屋的人气日益旺盛,如今已经成为村子里的文化娱乐中心。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人来说,贫困、饥饿、运动、失败、挫折、喜悦……这是必经的。李传文经历了这一切,从一个泥土地里的娃娃成长为人民教师,退休后,他想得最多的就是通过书籍影响并改变农村。

在四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李传文积累了很多书籍,建设一个农民书屋是他多年的夙愿。得知村委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他开始着手改造紧邻村办公楼因多年未住而失修垮塌的五间老屋,为此,他不仅取出了自己的退休金和存款,自留地里长了十几年的树也都被砍了做梁柱。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投入10万余元,购置桌椅板凳、新书籍,制作书柜,添置扩音设备、服装道具,书屋终于2007年7月18日正式揭牌,免费为群众开放。陕西省大规模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后,给他的书屋又送来大量图书和设备,更让这个小书屋越办越红火,这里成了老百姓平日最爱去的地方。

为充分发挥书屋作用,切实让文化生产力在农村产生效益,他从培养、培育、扩大读者群入手,制定了书屋总体活动方案及阶段活动主题,明确了书屋开放阅览时间表。

考虑到村民文化程度高低不均、读书兴趣各异,他从方便交流、带动辅导入手,按照村民群居的特点,在村内成立了23个学习兴趣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既方便了书屋的管理,又激发了村民读书的热情。中午是学生放学查阅借阅图书高峰期,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李传文经常忙得饭也顾不上吃,等孩子们上学之后,他才有时间泡碗方便面将就一下。他鼓励孩子们借阅书籍并写读书心得,对心得写得好的学生,还会给他们奖励一个笔记本或者几支铅笔。书屋还不时开展“学习使人成长”、“读书点亮人生”等阅读讨论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对农民读者,他更多从实用性、实效性出发,结合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和先进技术要领,向他们推荐农业新成果运用、实用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并注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他还经常聘请县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乡亲们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本村五组种植大户胡孝平为30余亩的莲藕杂草问题犯难,他去县农业局请来专家为其进行实地指导,选用群鸭食治杂草生物防治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使老胡对扩大种植规模增强了信心,也对读书学习有了更多的热情。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李传文送书上门,并常给他们更换新书刊,以此扩大读者圈子。

偶有空闲时间,李传文还走乡串户,组织民间艺人,开展文艺活动。村上初步形成了以农家书屋为依托月月开展活动、节庆有演出、次次有新亮点的良好文化生活局面。他还以书屋为载体和平台,组织成立了电影放映队、农民歌舞自乐队、农民科技书屋协会、老年人(关心下一代)协会等村级社团组织。社团组织请专家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给村民和读者讲解中共党史、中国人民百年奋进史,开展科技培训,放映爱国主题片,书屋成为聚集人气、凝聚人心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