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不再让学生投“师”所好

2013-12-29 00:00:00李思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11期

课堂的精彩应该来自于学生的“真实”,提出真问题、解决真困惑、感悟真情感,返璞归真,在自主学习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在思考中提出“真”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中结合核心概念,尊重自己真实的想法,大胆提出的疑问,这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

在研磨《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知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如果在这种情形下直接讨论、实验,学生会顺从“师”意,认真地完成实验、得出结论。但这样的合作活动,学生将扮演着“操作工”的角色,而非“设计师”。由此,我便提问:“面对这个公式你有什么问题?”“你想怎样研究?”学生说:“是不是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存在这种关系?”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其中包涵的理念截然不同。

在解决“真”困惑中感悟“真本质”

在实验环节,动手操作必不可少,动手的时机也很重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操作,带着自己的思考操作,解决自己的“真”困惑,这样的操作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体现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同时,在数学课堂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方法,还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圆锥的体积》这一课中,在操作中推导公式是必要环节,以往都是事前把学具分配给学生,到操作环节拿起学具就用,这时学生只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考虑到以上因素,我大胆地设计了“选学具”这一环节,当学生对公式产生疑问想到用实验说明问题时,就会产生需求,这样的实验才有意义和价值。课后,学生这样评价:“我们在玩中学。”“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研究问题。”因此,只有带着思考的操作,才能够解决来自学生的“真”困惑。

在实验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差不多”风波。汇报环节,小王一组同学边演示边讲解:“把圆锥容器里装满水,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倒三次正好倒满。”同学们反问道:“圆柱没有满,怎么是正好倒满?”小王虽认同,但还是说:“差不多就行了。”就是这简单的几个字,引起了很多同学的不满,只听到:“数学是严谨的,做实验也应该严谨,没有差不多。”这次风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课后收获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差不多”,有学生写道:“在数学中没有大概、几乎,因为数学是严谨的,所以当实验失败时,不能说几乎完成,还要继续实验,直到成功。在面对数学时,要有一种严谨的态度,这样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反思中收获“真”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和思考,不仅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数学课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最初学生只会根据板书简单复述课堂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指导,学生关注的已不仅仅是知识,他们可以从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我表现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在学习《圆锥的体积》一课后,大家谈体会时,小柳同学说:“这节课晶晶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她的方法既方便又严谨,这让我明白:做任何事都应抱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有的学生提到了小组合作:“团队配合需要技巧,我们要用严谨的态度来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他们能够对核心问题进行质疑,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讨论的是自己的“真”问题,体会的是“真”本质,领悟的是“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