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健康课堂管理 满足师生心理需求

2013-12-29 00:00:00张容静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11期

自主探究和健康课堂管理两者巧妙地结合,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满足师生需要的积极课堂环境,才能确保师生做出符合教学目标导向的行为,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做出得体行为。

创建具有情绪安全感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要创建积极课堂环境,首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使学生有勇气应对学习的挑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无知或错误。有的老师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在课堂上承认自己知识的漏洞或教学中的过错,给学生创建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学习环境。

以一年级数学课《位置与顺序》为例,本课的核心概念是: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培养空间观念,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可是一个学生发现,老师的PPT中“左、右”位置方向写反了!老师没有放过这个“课堂生成”,大胆地向学生认错:“同学们,我们这次能够找到引发错误的问题,应该归功于张同学的坚持,让我们对他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这件事也让老师认识到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疏忽,今后我一定要更认真仔细地备课,让你们再也找不到老师的错误了。”全班响起了掌声。

承认自己的未知并非难堪的事,事实上,这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果教师可以轻松自如地khcaP8BeQRU0fWJ6ZbbJEA==承认自己的未知邻域或教学过错,不但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认知。

建立师生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

以一年级英语课为例,老师在讲授Food and drink一课的句型What do you like的运用时,设计了学生去快餐店点餐的情境,当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答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饮料从而得到了相应的食物教具时,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带学生去了另一家不同特色的快餐店,但是这个快餐店需要口令才能进入,学生的“内需”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老师顺势引出了本节课的问句What do you like?这时,快餐店的大门打开了,并从里面飞出来5种不同食物。

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才会使课堂充满趣味,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老师对学生的“文化”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可能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

归属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素,而接纳是最有效的激发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尊心、适应能力及其他健康品质。因此,教师应努力通过恰当的行动和语言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一种被接纳和有归属的感觉;要仔细倾听学生的话,运用简单的手势传达对学生的认同、接纳和关心的信息;要经常组织一些使学生相互接纳的活动,营造学生之间相互关心和帮助的积极氛围。

以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多彩的秋天》为例,授课前老师结合“十一”长假,给学生们设计了一次充满游戏化情境的实践活动——“做秋天的小使者”,让学生们利用假期在蔬菜、水果中找秋天,把找到的秋天带到课堂上来,并给学生提出了要求:发言要能吸引所有的人,要能说出所找的蔬菜、水果最能代表秋天的原因。

在学生们盼望了七天的课堂上,老师以一名魔术师的身份带学生们走入《收获的秋天》一课。学生们跟着神奇的魔法棒来到果园、菜园、庄稼地,在“魔法师”的引导下“小使者”介绍自己的发现,这种生活化、活动化的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游戏、比赛、小组配合等体验活动中,学生们轻松获得了知识、生活经验,拉近了他们与自然、与社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