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由“学”而生

2013-12-29 00:00:00张伟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11期

通过自主课堂的研究,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已逐渐把教学理念转变成为了教学行为。从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转变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由研究教师怎么教发展为思考学生如何自主地去学;课堂教学目标从以往的以知识为出发点,变为了从学生问题出发,自主发现与自主建构。教师的教是由学生的学而产生的。教师的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从本课在小学阶段运算教学的位置、本课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比较这三点进行。

思考后,教师认为,教材是想通过学生在不断计算、理解算理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总结运算的方法,而不是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只有教师对教材胸有成竹了,才能引导学生目的明确地去学。

教师更注重课前调研学生

研究学生的起点,每节课前进行调研,成了老师们上好课必做的工作。课前老师们要对学生进行前测,即根据新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个小的测试,一是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知识基础。二是分析全班学生对新知的了解程度,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如四年级老师在讲《正数和负数》一课前,出了如下测试题:

你能用简洁的方式来表示下面的信息吗?(见表一)

对全班35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用汉字来表示的有8人,占全班人数的22.9%。(见表二)

用一些符号表示的有10人,占全班人数的全班人数的28.6%。(见表三)

已经知道了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有11人,占全班人数的31.5%。(见表四)

有了前测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今天要学的知识,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学生只需适当指点。通过前测了解的学生情况来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大胆地对教学环节进行取01ewfEP3uzwFwXJpIs+JPg==舍,有目的地采用自学、互学、帮学等手段,老师尽可能后退,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机。

教师更有耐心等待学生在尝试中获知

例如,在讲五年级“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节课时,老师不急于讲解做法,而是让学生先尝试着去做。如,10.32÷2.4,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小数乘法的定势,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除法去做。先用1032÷24=43,然后再把43缩小1000倍(100×10)得0.043。看到这些老师并不急于纠错,而是说,你能用什么方法检验一下这道题是否准确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纷纷对自己的结果进行验证。用乘法验证后,学生们发现0.043×2.4不等于10.32,知道计算结果是错的。不用多说,学生自己就产生了疑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由此,想找到答案的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带着自己的问题,全班同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研究气息。

强调学生的学,并不是教师的教不重要了,教师要将“教”融于“学”之中,对“学”引导适时适度,发挥教师“教”的智慧,让“教”真正由“学”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