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才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

2013-12-29 00:00:00李蕾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11期

在我校自主课堂的研究中,我进行了低年级语文学科“自主课堂”互动解疑课型模式的探索。《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我们都知道教学常识性课文,学生就会因缺乏生活体验及相应的知识而心存很多疑问,这疑问就是学习的资源,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大兴趣点。

课堂上,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思考: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办法让孩子四海为家的?学生汇报时,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这是她读懂的,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想问吗?”老师的问题一提出,好多小手都举得高高的,不停地问这问那。有同学问:“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的降落伞是什么样的?”因大多数学生见过蒲公英,他们借助生活经验就可以帮助有问题的同学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

学习苍耳妈妈传播种子这段时,有的同学问:“苍耳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见过苍耳的同学积极解答。学生又提出:“苍耳会不会把动物扎疼?”此时老师并没有让学生继续回答问题,而是话锋一转,“这个问题提得好,你们能不能再读读这一节,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中,快找找。”学生们迅速读起书来,一个学生大叫:“挂住动物的皮毛。”另一个学生说:“不是扎,是挂。”学生通过阅读找到了答案,而且还感受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之后,我又拿出苍耳的实物,让孩子们亲眼见一见,摸一摸,挂一挂,感受一下是否会被扎疼……学生通过观察、摆弄,真实感受到苍耳传播的奇妙。

有的学生好奇地问:“石榴娃娃怎么钻出来落户安家的呢?”还有的学生问:“豌豆是怎么炸开的?”……学生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由生活经验的同学一个个解答,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样生生交流的课堂场面。为我深知:孩子们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了,他们有着很强的学习欲望,非常想了解这些植物妈妈到底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孩子们交流得如此兴致高昂,教学达到了高潮。

本节课,老师为学生创设了提问质疑、生生互动解疑的环节,学生学得自在,学得轻松。当学生的疑问解决不了时,老师这才站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让学生们大胆猜测,或用视频资料验证等方法,让学生逐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真正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总之,我们的课堂要从学生的需求入手,学生才会有获取知识的欲望及阅读的兴趣。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说“问题才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总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这正如古人曰:“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要敢于疑课本之说,疑教师之解,疑权威之言,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真理,掌握知识,并在其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