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船“永盛”号于北京时间2013年9月10日顺利从太仓港到达鹿特丹港,商业运输首次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这标志着中国在亚、欧、美地区连接起一条快捷、低成本的商贸黄金通道。
北极航道主要有三条:西起西欧和北欧港口,穿过西伯利亚与北冰洋毗邻海域,绕过白令海峡到达东亚等港口的东北航道;东起戴维斯海峡和巴芬湾,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到达美国阿拉斯加北面波弗特海,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穿越北极点的中央航道。在上述三条航道中,由于全球变暖,全程约2 936海里的北极东北航道的海冰减少最为显著,是目前通航条件最好的航道,也是我国通向西欧、北欧最近的航线。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北极地区西北航道的通航条件也将逐渐改善。由于北冰洋中心区域为多年累积的海冰所覆盖,且海冰最为密集和厚实,中央航线将是最后开通和被利用的。
北冰洋航道的开通为中国开辟一条新的远洋航运通路,拉近中国与北美、欧洲之间的距离。我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比巴拿马运河传统航线大约节省2 000~3 500海里;到欧洲各港口的航程更是大大缩短,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比经苏伊士运河到西欧航程缩短约1/3。北极航道较传统的航线要减少约10天航程,大大节省运费开支和时间。且北极航线没有吨位制约,大型油轮货轮均能通航。由于海运承担了中国90%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如果中国5%~15%的海上贸易选择北极航线,将为我国节省下数千亿美元开支。
对中国而言,这将是重大机遇,不仅仅新增了中国到欧美海上交通捷径,显著缩短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距离。而且北极地区的能源和资源极其丰富,有利于中国的能源与资源进口的多元化,有益于中国的能源安全。该航道还可促进中国将来在北极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商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