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教育部开始在我国推出高考“3+X”改革方案。2000年广东、江西、浙江、江苏、吉林实行“3+X”高考试点,2001年又有12个省市加入[1]。2002年,广西也开始实行“3+X”高考方案,到2005年,“3+X”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广西也同其他省份一样开始实行“3+小综合”,广西采用全国卷。无论是全国高考文综卷还是各地方自主出题,地图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地图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地理学科考试的特色,所以对地图的掌握直接影响着考生们的地理高考成绩,因此广大师生对地图的学习也很重视。笔者以2007年以来广西区所用高考地理试卷中图表、图像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图表、图像知识考察的比重、分值变化,图表、图像题的特点以及各题型出题趋势,简单提出了对地理读图技能培养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学生提高读图能力以及应试能力有所帮助。
一、概念的界定
地图是地理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教与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2]。相较于文字信息而言,地图呈现信息量大,包含的知识密度高,定位及定量准确,形象易记。对于地理图像与图表的区别,参考专家的描述,地理图像即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将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变化过程、内部特征、运动规律等形象地展现出来,便于理解,有助于培养观察、想象、分析、应用等能力。地理图表则是把地理数据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理解数量意义、比较异同、分析变化、概括特点等。如地理统计图表有折线、曲线、柱状、扇状、饼状及三角形等多种形式,可反映绝对数据、比例数据、多项对比、时间变化等[3]。
二、研究方法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和广西区现行使用的地理教材(人教版),以广西区2007年至今的高考地理试卷中图表、图像题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近年高考地理(广西用)图表题的比重变化及各种图表、图像类型,对比了近年各图表、图像类型在试卷中的比重,以定性研究的方法对近年高考图表、图像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近年来图表图像题在高考试卷中的特征及走势,并结合教育实习对学生读图能力的思考,总结出对教师未来教学的希望以及对学生培养地图素养的建议。
三、近年高考地理图像、图表题的数量、特点分析
1.近年高考地理图表、图像题的比重变化
首先对2007年至2011年广西区使用的全国卷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出现的图表、图像系统,图表、图像题占地理试卷的分值比重做了统计,见表1。
表1 2007至2011年全国文综地理卷(广西用)
图表、图像题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1年以来,图表、图像题都以压倒性的势头占据地理试卷的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其实这种现象并非是2007年才开始的,根据有关研究,自2002年以来,高考地理试卷中图表、图像题就一直呈上升的状态,2007年之后达到了高峰并保持稳定,其中2009、2011年试卷图表、图像的覆盖率达到了100%,也就是说,在高考地理试卷中,任何分值的获得,都要运用给定的图表、图像来解答。因此,地理试题中的图表、图像题在整个试题的分析研究中非常有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高考题都非常注重图表、图像系统的考查分析,已经达到了几乎是无图不成题的状况[4]。继2007年课程改革后,地理图表图像题的分值也都超过了90%。下面就2010年全国卷Ⅰ(广西用)文综地理部分图表、图像题做详细分析,见表2、表3;并对2011年全国卷Ⅰ(广西用)文综地理试题做简要分析,见表4。
表2 2010年高考文综地理(广西用)卷选择题分析
表3 2010年高考文综地理(广西用)卷综合题分析
表4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广西用)卷简析
从表2、3、4可以看出,图表、图像题近乎占据了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全部,2010年图表、图像题在选择题中占据了36分,2011年占据了44分(满分);综合题更是无图不成题,而且综合题型以读图分析型和联系实际生活为主。图表类型涉及地理流程示意图、等温线图、自然景观图、区域图、坐标图、剖面图等各种类型。
从考察能力来说,选择题多以出一幅图,引出2到3个问题的形式出现,而这两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进而考察学生观察分析图表图像的能力、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题则多为给出一段材料和图表,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结合图表分析出所给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特征、气温气压状况、河流、地形地势等)和人文知识(交通、风俗、工农业布局等),然后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点让考生论述人地关系,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此来考查考生的读图判图能力、联系实际生活能力、记忆结论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
从试卷结构上来看,不只是2010年和2011年的试卷是出现了一图多问的考查形式,近年来都有相似性,全卷基本都分为5到6个题组,每一组题基本都出现一幅或两幅图(或表格)。比如2007、2008、2009年试卷中出现图表图像题的包括:直角坐标图(2007年1~2题、5题;2009年1~2题、6~8题)、区域地图(2007年3~5题;2008年39题;2009年39题)、地理分布示意图(2007年36题;2009年39题)、经纬网图(2007年6~8题;2008年5~8题、8~11题)、等值线图(2008年36题;2009年3~5题、36题)、统计图(2008年1~2题;2009年9~11题)、地形(剖面)图(2009年6~8题)等,试卷的出题方式无一不涉及图表图像的,从统计中可以发现,2007、2008、2009年的试卷中都没有出现景观图,而2010年试卷出现了一幅景观图,2011年出现了两幅景观图,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让学生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图形的出现经常是多种类型图叠加在一起,比如2009年第36题,就是世界区域地图、经纬网图、等降水量线图、地形图、河流分布示意图的综合体现,这也正凸显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近年来地理高考卷图表、图像题的特点
在对2007年至2011年地理高考卷(广西用)的统计中,总结出了图像、图表题有以下特点。
(1)图表题出现频率高,综合题尤为突出
从表1可以看出,地理试卷出题的方式几乎都以图像图表为背景,图表、图像题的分值占很大比例,不管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离不开对读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综合题,每一分的获得都要从读懂所给的图开始。
(2)一图多问,一图多用,一图多变
一图多问在选择题上的体现就是给出一幅图,与之关联的问题有二到三个,问题之间是递进的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多用与多变则体现在给出一幅简图,以这幅简图为背景,提出多个假设,如果说一图多问的递进式提问是培养学生正面发散思维,那么一图多用多变就是培养学生逆向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不断通过假设、联想、改变条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达到对相关知识理解的目的。
(3)对景观图的考查呈上升趋势
从对五年来试卷的结构统计来看,2007年到2009年的试卷中都没有出现实际的生活景观图,2010年的试卷中出现了一幅,放在综合题,分值占试卷总分的24%,2011年的试卷中出现了两幅,放在选择题中,分值占试卷总分的20%,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目标要求学习来自生活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由此可知,对景观图的考察有上升的趋势。
四、建议与对策
1.掌握高考题的趋势,提高对地图教学的重视
当然,这里所说的考题趋势,并不是说会不klGVcoDesK6M6ATL7i60IQ==会出图表、图像题,图表、图像题在高考卷中所占的分量基本是稳定的,只是图像的类型会有不同,如近年来高考卷中都是地图和地形剖面图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故教师在教学中与到此类图像就要引导学生引起重视,但出现频率低的图表也要注意其变化趋势,如景观图在2009年以前都没出现,在2010年后上升明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要多注意用实际的生活景观图帮助学生解决地理问题。
2教师讲,学生动手练,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从心理学上分析,一堂课4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高度集中整堂课,笔者认为,在课堂地图类的教学设计中,既要讲授清楚地图的注意信息,也要帮助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给学生留下自由读图的机会,培养其想象力,留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的空间。所以在课堂的后面十几分钟,不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可以在课堂的中间时间,让学生动手画图,然后以评析学生所画的图结尾。例如,在讲必修上册2.5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时,可以先用课堂前15分钟,讲清楚气团、锋面等概念,冷、暖锋的形成原因及过程,降水的成因等;当学生的开始出现注意力转移时,安排5到8分钟让学生动手画锋的示意图;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评析学生画的图,并用学生画的图演示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现象。这样既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锻炼学生是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寻找最佳的地图教学方式
地图技能是指使用地图学习地理的技能,主要包括认识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和解释地图四种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学会识图、辨图、绘图、说图。在接触到一幅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先帮助学生认识图上的要素,比如标题、比例尺等;在运用地图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读法,比如针对同一幅地图,可以按照一般的读法先把地图的主题确定出来,也可以根据问题,从问题入手,有目的地读图,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地图提出自己的疑惑等。
4综合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出题测试中,尽可能地接近高考的出题方式,既要注意图像之间的相互配合,也要兼顾与教材文字系统的配合,使图像的教学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试卷中的图像图表一般都不只是考察单方面的内容,都是几个方面知识的综合,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将有关联的图像图表放在一起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丽珠.新中国高考制度史研究综述.河南社会科学,2006(5).
[2] 任瑞云.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6).
[3] 王树声.地图及地理图像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http://geo.cersp.com/tspd/200708/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