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一类易错的命题判断题

2013-12-29 00:00:00陈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12期

近日笔者学习了项金标老师《你真的清楚学生的理解方式吗?》 (《小学数学教与学》2012.7,原发表在《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南京),2012.4)(简称文[1])一文,文[1]认为学生理解方式的偏差与理解能力的不足造成对知识解答的错误,并列举了多个实例来说明学生的理解方式出现偏差。笔者对其中的几个实例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此不揣冒昧和大家交流一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实例1]判断正误:“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文[1]认为,因为题中没有明确乙数不是0,而教科书中却有明确的表述,因此认为此命题是错误的;学生认为“甲数除以乙数是前提,既然可以除,乙数就不应该为0”是学生的理解方式出现了偏差。但笔者却认为学生的理解是正确的。

事实上,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包括条件和结论两个部分,判断一个命题的对错,其实质就是判断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是否能必然推出结论成立。即在谈到一个命题时,首先要保证这个命题的条件是成立的,然后才能涉及命题的结论是否成立的问题,如果条件本身就不成立的话,那么这个命题就没有意义了。在实例1中,“甲数除以乙数”是条件,“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是结论。我们要判断的不是“甲数除以乙数”这个条件是不是成立,而是要判断在这个条件下,结论是否成立的问题,其正误是显而易见的。

文[1]判此命题为真,理由是“习惯性的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包含0”,并且认为“这样的问题很难跟学生讲清楚,而且价值不大”,同时认为“所以我们在表述时,不妨就告诉学生甲数、乙数不为0,使学生不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

对于文[1]的上述理由,笔者有以下几个疑问。

其一,“习惯性的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包含0”有何依据?是教师的惯性思维还是教科书中有明确的限定?笔者认为,“0”在小学一年级的教科书上就介绍了,因此在没有“此数不为0”的表述下,无根据的“习惯性”把0排除在外是不对的。

其二,认为“这样的问题很难跟学生讲清楚,而且价值不大”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从文[1]中的叙述看,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已经很清楚了,甲数、乙数可能会同时为0,所以此命题为假。严谨性是数学最本质的特性之一,教学中应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保证知识内容的科学、准确。用分析特例的方法,否定或估算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的重要方法,其中蕴含着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其价值绝对是“大大的”,怎么能说“价值不大”呢?

[实例3]判断正误:“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文[1]中的表述是这样的:“确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错的,但他并没有把一般平行四边形当成轴对称图形来理解,而是认为长方形、正方形也属于平行四边形,它们是轴对称图形,所以他们认为正确的表述应是:平行四边形有的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

根据原文表述可以看出,文[1]认为“平行四边形有的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是错误的。

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而长方形、菱形等显然满足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因此长方形、菱形均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长方形、菱形为轴对称图形,所以“平行四边形有的(如长方形、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的论断是正确的。

事实上,这个命题的判断涉及逻辑学中的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以及命题的否定等相关知识。对于此命题较为全面的辨析可以这样入手:

首先,命题1:“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命题是真是假?辨析:这是一个全称命题,意指任意的平行四边形均为轴对称图形,这显然是假的,如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命题1的否定为:“有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记为命题2,那么命题2是真是假?辨析:这是个存在性命题,意指存在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确实存在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此命题2为真。另外,根据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真假性相反的原理,由命题1假也可推断其否定即命题2为真。

接下来,我们探讨命题3:“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是真是假?辨析:这是个全称命题,意指任意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要说明一个全称命题为假,只需举出反例即可,如长方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它们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命题3为假。

命题3的否定为:“有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是真是假?记为命题4,那么命题4是真是假?辨析:这是个存在性命题,意指有(至少存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显然是真的,因为要说明一个存在性命题为真时,只需举出一个实例即可,而长方形、菱形是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因此命题4为真。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命题1“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立面,即它的否定是“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事实上,命题1的否定应为命题2“有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可通俗地说成“平行四边形不都是轴对称图形”。 当然,关于命题和命题的否定等逻辑学知识是很难给小学生讲明白的,也没有必要对小学生讲解有关内容(现行中小学教材中,此知识在高中选修教材2-3中“简易逻辑”部分介绍)。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此知识点,学生能了解平行四边形有的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就已经足够了,并且在小学阶段实在没有必要出现类似这样的命题判断。否则,详细讲解学生理解不了;模糊处理的话,又很可能给学生传递了错误的知识,对其以后的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发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有些小学教师会犯一些类似这样的错误,例如误认为“12条棱都相等的几何体一定是正方体”“小数是一个特殊的分数”等。要想避免这些类似的错误发生,其根本方法是要大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同时要在编拟习题时尽量避免出现超纲现象。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