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思考 构建深度课堂

2013-12-29 00:00:00陆荣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12期

问题驱动是指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一个科学的问题系统来驱动学生学习探究。所谓问题系统,即有步骤、有层次、有目标地构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个网状问题结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可以打造更有深度的课堂。

一、发现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问题驱动理论指导下构建深度课堂的开始。

如苏教版三年级“年、月、日”的导入过程,教师先出示一段生活情景视频:明明的生日派对上,他很神气地告诉大家,这是他第三个生日,过完这个生日他就十二岁了。学生看完后马上发现不合常理,“怎么会12岁才过三个生日呢?明明搞错了吧?”教师没有急于解答,而是出示了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不同年份日历,让学生观察,他们很快就发现2004年2月有29天,而2005年2月有28天。于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日历错了吗?于是教师出示了1997年到2008年各个年份2月的日历让学生观察,学生终于发现原来2月的天数每四年都会变化一次。学生终于明白明明为什么会12岁才过第三个生日了。

教师从生活中抽取出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观察探寻的路径中来,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探究问题,激活思维驱动

以问题为驱动力的数学课堂,发现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端,在学生浓厚的兴趣驱动下,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并引导他们逐步探究问题的本质,形成新的知识建构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者、促进者的地位尤为重要,引导要体现在把握学生探究的主题不偏离,促进要体现在保证学生的兴趣不被阻断。

如上例“年、月、日”的教学,在发现每四年二月的天数会变化的事实之后,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此时,教师适时地出示了一段视频资料,用于介绍公元日历编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解答疑惑。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2004年和2005年全年的日历,让学生研究。学生煞有其事地对比观察,很快就发现:因为二月的天数不同,导致了这两年的总天数也不同。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计算两年的天数,并引入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学生不光发现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的知识,并且通过观察1999年到2008年的二月的日历发现: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并且闰年年份都是4的倍数。在这里,教师又一次适时地提出:是不是所有是四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呢?于是再次插入公历年份编排的资料,重点演示整百年份的平闰年处理办法,让学生通过资料得知,整百年份判断是不是闰年得看它是不是400的倍数。

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促进学生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要做一位指路人,在学生即将走入死角时指引他们走向新的知识点的探究。

三、反思问题,激励灵动思维

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学生的反思力,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所使用的方法。问题驱动下的反思,主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和成功之处。

在教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时,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44×15”。学生自主计算,出现了以下情况:有的学生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有的学生对位错乱。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经过引导,学生从自己和同学的作业中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找到快捷正确的计算方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出错原因并明确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参与的时机正是学生出错之后。此时无疑把学生置入了问题情境,学生探索的兴趣自然浓厚。显然,凭借纠正错误的经历,学生更能够主动参与,同时也可以在对比中有效地构建理论知识。

四、延伸问题,激扬思维品质

真正的教育,是使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学会审视、探寻、钻研的品质。将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的重要途径。

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部分的教学,在完成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后,教师提出:统计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并安排学生对学校内学生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统计,并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最终以“校内同学饮食搭配情况调查研究”为题写一份调查报告。学生在调查结论中写道: “原来每个人身体成长发育的状况甚至智力状况与合理的营养搭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听来的知识,总是抽象而迷茫的,经历了自己的研究发现的才是真理。

这样的延伸设计,不光给学生提供了应用知识的机会,还让他们在情感层面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因此而走出了践行人本理念实质性的一步。

总之,以问题为驱动力的课堂实质上是探究型课堂构建的一种实践模式。学生在探究中收获着知识,也健全着人格,这样的课堂也有了真正的深度。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