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PISA价值观和评价观,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2013-12-29 00:00:00石越颖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12期

本文以PISA教育评价观的“能力本位”和“个人本位”为理论指导,分析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现实状况,倡导学生自主提问,并从课前预习、课堂生成、课后延伸三个阶段阐述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一、PISA的教育评价观

PISA的中文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它是由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针对学生学习质量(含阅读、科学和数学三学科)做出比较研究的一项国际项目,其研究目的在于改善教育品质,优化学生素养。首先,数学能力评价的内容聚焦于“数学能力对事物理解、确认并且能做出充分判断这一系列行为,是作为一个具有建设性、参与性和反思性公民的一生需要”。这种能力包含理解、确认、推断和反思性评价等方面,引领学生养成从认知、理解到评判、论证、推理和表达能力的深度化推进;拥有超越书本的静态知识体系,可以在特定情景和语境中做出判断的动态能力;植根于个人生活、成长和发展的长远需要,既有现实生存之需,更兼创造性建树之需。其次,该项目同样强调现代教育的精髓,即“个人本位”。真正的创生能力必然与现代公民的精神元素血肉相连,如质疑批判的思维、开拓创新的抱负、多元开放的品格、坚执不移的意志等。PISA对于人的评价维度侧重于个人能力,突显运用个人知识和经验,展开相应的整合、推断、评价及表达等活动。

综合而言,PISA的评价观旨在为未来公民构建基本人格模型:以阅读、科学和数学的基本能力为主要底蕴,以活用和创造性为最高能力目标,锤炼在不同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做出高效交流、解释并解决问题的态度及能力,从中养成积极参与、高度自觉、关怀社会、报效人类、志在建树、持续创新的精神特质。

二、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现状分析

我们教研组曾对学生做过访谈,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产生过课堂提问的念头,但由于思想受到束缚,不敢提问,且怕问错了丢脸,更怕提问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惹得老师不高兴。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了教师完成任务的宝地,而不是学生积极成长的空间。显然,这与PISA强调“个人本位”的理念大相径庭,体现了教育的价值问题:是复制昨日,还是探索并创造未来?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提问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对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因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主动提问对加工数学信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学生如果有了提出较高水平问题的能力,那种开启心智、思维训练是主观能动性的最佳发挥,是教学最优化的决定性因素,也是PISA强调的个人能力最直接的实践体现。

三、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1.知己知彼——课前预习候选问题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首先应以兴趣为核心,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树立学生提问的意识和培养敢问、好问的精神。教师应多把提问环节放在课前预习阶段,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新知,发现问题所在。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因为思考的不断深入,渐渐地,学生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当学生质疑的兴趣被激发,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会问,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在问题梳理中,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自己通过看书就能找到答案,哪些问题需要师生共同研究才可以解答,哪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或查找资料才能解决……教师对不同的问题应该设计成一个问题系列图,课始就呈现给学生。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思维疑点做到心中数,全面了解了提问对象。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将分类的问题抛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真正使问题成为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

2.推波助澜——课堂教学生成问题

若课前提问是师生共同在画龙描形,那课堂现场生成的提问应是点睛显灵。在形成以问题解决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时,整个教学过程并不能确保一帆风顺,有时学生思维“卡壳”,使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此时,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或找准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设计导向性问题,铺设好“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同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探问、追问、补充和重新提问等方法,增强学生面对复杂情境灵活分析、推断和沟通的能力,特别是在开放环境中的自主判断、独立判断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针对学生的模仿行为和尝试行为应做出积极的评价,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用拍拍肩、摸摸头、露出微笑、竖起大拇指等表示支持或赞扬、肯定。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使课堂教学走出困境,曲径通幽,精彩纷呈。

3.启迪升华——课后拓宽延伸问题

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与本章节有关的横向、纵向知识连接,给课堂尾声留出空白。“留白”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的提问再次激起波澜,再次促进学生参与、反思、实践、猜想,对教材内容的后继发展进行尝试性的填补,实现最富有创意的预构。

很显然,注重“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培养”的课堂,实现了三大转变。首先,教师的等待是美丽的。若教师提出较多的问题,只顾着抢时间完成教学程序,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短,学生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其次,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有的教师心里装着“备课答案”的问题而对学生的倾听不够,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倾听。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有效的提问转换为倾听,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善于倾听。再次,科学的评价最激励。在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以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或判定,或启发。教师的评价对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提问的效率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让学生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真正去发现学习。

“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培养”的课堂,以问题链作为主线,以问题引入学习活动,以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学习活动,又以问题归结。教师要重视学生提问意识和探究问题精神的培养,把课堂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改变学生“被动思考”“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大胆提问、善于提问、积极思考、自主求解、大胆猜想、锤炼能力,成就自我,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PISA强调的在发展维度上,突显个人能力本位观的教育,尽可能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和尽可能掌握自己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等方面的自由。在教育的价值重心从“成才→ 成人→ 成己”这一逻辑链条上,在突破并升华的过程中努力实践。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