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主动探究 发展思维能力

2013-12-29 00:00:00潘留喜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12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及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课件):看,动物园师傅给小猴带来了礼物——一个大西瓜。现在要把它分给8只小猴,你觉得应该怎样分,小猴才满意呢?(学生互相讨论)

师(小结):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那平均分很多物体能不能也得到分数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认识分数”)

师:看到课题,你认为今天应该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1.小组合作,相互讨论。

师(课件出示一组图,略):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师: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师:一块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6个圆可看成一个整体。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设计意图: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设疑操作,激发好奇心。

【课件出示1/( )】

师:这个是分数吗?你会读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请大家拿出15根小棒分一分、说一说,看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1/( )。(学生先独立操作,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师(小结):我们把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3.设计问题,深化理解。

师(课件出示3/4、5/8、3/5、1/3等分数):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同桌两人合作回答,一人说分数,另一人说分数单位。

师: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来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师: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得精且极具开放性、挑战性,并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内化

师:下面,带着你们的收获一起走进“智慧乐园”,看看大家对分数的掌握情况。

1.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7 7/8 1/10 4/11 11/15 17/ 20

2.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学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地球表面大约有71/100被海洋覆盖。

(3)一节课的时间是2/3 小时。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3/5。( )

(3)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4.把12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枝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

(学生独立完成后个别汇报,小组内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创造性品质得以培养和发展。】

四、全课总结,评价体验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