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学术著作引进出版风险

2013-12-29 00:00:00黄建松
出版参考 2013年3期

引进出版国际优秀学术著作既可丰富出版品种或填补国内出版空缺,及时反馈国际先进科学技术信息,促进国内相关学科的发展,又可让我们学习了解国际出版趋势及先进的出版理念和技术。同时,引进出版工作也是迅速构建学科出版品牌、抢占学科市场和争夺作者资源的商业利器。然而,如何做好出版规划和引进策略,从众多的出版物中遴选出优秀作品,对前期控制出版风险、提升引进出版工作价值都具有重要影响。近几年,我引进出版了以《坎贝尔骨科手术学》《洛克伍德一格林成人骨折》《格林手外科手术学》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骨科学术著作30余部,现将摸索总结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希望对出版同行们有所裨益。

系统了解出版态势,做好引进出版规划

开展引进出版工作,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首先是根据自身出版范围统计国内外相关出版物数量,计算学科比重,了解国内外出版情况和出版动态;其次是通过对大比重学科进行国内外对比,相关学科国际重点出版单位的出版实力和产品结构特点分析,国内竞争对手分析,以及自身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确定引进学科方向,做好引进出版规划;最后是通过引进项目洽谈了解各意向合作单位的版权协议条款,尤其是版权费支付形式和方式、版权代理手续费由哪方支付、图片版权代理权是否为出版单位所有、是否有不同印数不同版税情况、是否有最低印数或定价要求、是否提供书稿电子文档、图片电子文档是否另外收费等问题及国内兄弟出版社合作的情况,确定合作伙伴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一般来说,在引进出版方向上宜选择学术发展迅速、从业人员素质高、业内竞争压力大、读者消费能力强的学科,这类学科的从业人员对高端学术著作有刚性需求;在引进合作单位上宜选择拥有出版物整体版权代理权、提供书稿电子文档、版权费适中或风险利益共担的出版单位。在具体项目遴选上宜选作者权威、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原著出版时间在一年内并且预计一年半内能翻译出版的学术著作,如果是多次再版的经典权威著作则更好。

深入分析自身需求,制定引进出版策略

引进出版,按效益周期分主要有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两种模式。

短期效益模式,引进策略主要为短、平、快。编辑或版权人员应及时查阅国际出版信息,重点关注多次再版的畅销书或常销书、实用技术类图书和精美的图谱。这类书翻译简单,市场有保障,而且有时版权费甚至比自行绘图费还低,风险小、利润大、获利快。

长期效益模式,引进策略是在注重引进短期效益书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出版品牌建设。在引进产品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学科出版结构和产品线;在引进产品中,既要有大中型国际权威经典著作和亚学科或专题类骨干精品,还要有代表相关学科最先进理论、先进技术的高、新、尖著作。但是,长期效益模式的引进工作必须要有短、中、长期规划,进行系统科学的出版风险评估。同时,在推进出版品牌建设时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节奏稳步推进,要产销比例适当,切忌选择出版效率倒置的学科盲目推进。

科学评估每个项目,做好每项遴选工作

由于引进出版成本高,时效性强,国内外市场可能具有较大差异性,对每个引进出版项目都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深入了解原版项目的特点、相关领域国内外发展层次,以及相关技术在国内开展情况;二是要了解原版市场反馈情况、刚性需求读者对象,以及国内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基数;三是要了解国外同类书出版情况、内容特点和差异,以及国内竞争对手是否有引进等。如果是再版书还要了解再版周期、上版书销售情况、本版修改比例;如果上版被引进过还要了解上版译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销售数量、读者反馈等。

在具体项目遴选时忌选领域太偏、内容太新、翻译难度太大、读者面太窄、出版时间在1年以上的学术著作;在预估印数、定价和出版效益时,忌过于乐观。此外,出版编校质量、宣传推广力度和铺货发货策略也是引进出版风险的重要因素,因其属于引进出版后期工作,故在此不做重点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