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让图书焕发生机

2013-12-29 00:00:00陈彦瑾
出版参考 2013年3期

认识王小柔是十年前。那时,她刚出版她在天津《每日新报》的专栏结集《把日子过成段子》,是文坛崭露头角的“专栏女作家”。而那时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也不过四年,刚编辑了我策划的第一套书——赵婕的专栏随笔集“纯棉时代”。正因为“纯棉时代”,赵婕“认定”我是一个好编辑,正好她的朋友王小柔想出第二本专栏结集《都是妖蛾子》,于是赵婕就推荐了我,帮我们结了这个缘。

话说那时的专栏文风,流行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伶牙俐齿、才华飞扬型,却少见王小柔这种幽默俏皮、诙谐逗乐的文字;那时的70后写作给人的印象是思想前卫、行为开放,言必身体、享乐、性,同为70后的王小柔却一副规规矩矩的邻家丫头模样,在鲜活闹嚷的市井生活里有滋有味地捕捉她的“妖蛾子”,用聪慧狡黠的市民生活智慧调侃社会流行时尚,这样的文本、这样的写作,一时把我迷住了。怪的是,对于她段子里的天津方言,我这个南方人却没有丝毫阅读障碍,反而很容易领会她的幽默,发稿时是边看边偷笑,还偶尔咯咯笑出声,令同事屡屡侧目。那时,我就坚信,王小柔的书必会畅销。因为,能让编辑发稿时开心成那样的书,也一定能让读者开心、喜爱。

果然,《都是妖蛾子》出版后,“妖蛾子”这一方言词迅速成为流行语,它所代表的幽默俏皮加小市民智慧的文风,一时成为阅读风向标,而作为市民生活哲学的“把日子过成段子”这句话,也经久不衰,成了王小柔作品的精神标签。很快,一批号称“鱼香肉丝”的铁杆读者应运而生,王小柔也被誉为“中国最哏儿作家”。从此,王小柔每年结集出版一本段子集,迄今已出九本,每本销量都在两万册以上。除《有范儿》《乐意》《如愿》外,《都是妖蛾子》《还是妖蛾子》《妖蛾子:纪念版》和今年最新出版的《越二越单纯》均由我组稿、责编,《把日子过成段子》《十面包袱》去年版权到期后,也收入了我策划的丛书“妖蛾子畅销珍藏本”。

策划“妖蛾子畅销珍藏本”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是妖蛾子》《还是妖蛾子》等王小柔早期作品在各大书店常显示库存缺货,一批近年涌现的“鱼香肉丝”想看却买不到,只好到孔夫子旧书网、淘宝网去高价购买,有的甚至买了复印版。社里也常接到读者的咨询电话,有的干脆要求再印些。正好《把日子过成段子》《十面包袱》版权到期,我就想,不如把它们拿来,和本版的三本“妖蛾子系列”一起,五本一套推出。

丛书策划的关键,一是丛书名,二是创意,也即卖点。“妖蛾子畅销珍藏本”由三部分组成:“妖蛾子”,是王小柔作品的美学标签;“畅销”,是王小柔作品的市场标签;“珍藏本”,则是此次结集的价值标签。美学、市场、价值三位一体,这一丛书名既得体,又打眼。而创意,则体现在腰封语中。我主要抓三点:一,这是“中国最哏儿作家”王小柔经典畅销段子的“首次结集”。二,这五本段子的写作历时十年,记录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人日常生活里的形形色色,堪称“一部活色生香的21世纪中国市民生活史”。三,珍藏本书,就是“珍藏那些逝去的日子”。这里最关键的是第二点,它将王小柔的写作上升到了一个高度,使这五本书具有了“大干部分之和”的整体意义,和值得让人收藏的理由。

当然,好的策划,除了靠腰封、新闻稿,还要靠书本身来体现。我把重点放在了装帧设计上。巧的是,美编李思安正好是“鱼香肉丝”,也是天津人,可谓“天作之合”。但她毕竟年轻,初稿过于童稚化。我告诉她,王小柔的风格是“混搭”,一点搞怪,一点时尚,骨子里是文艺,底子里是市民,而这套书,还得加一点怀旧。当年美编康健设计的《都是妖蛾子》被“鱼香肉丝”公认“最对味”,我便让她以此为参照,推陈出新。她悟性极好,很快拿出了让作者、编辑都满意的设计。这一设计还获得了我们社年度装帧设计二等奖。

丛书最忌讳一加一等于二似的简单组合,于是我对新收的《十面包袱》和《把日子过成段子》进行了必要的编辑加工,使它们的编排体例、版式设计向本版的“妖蛾子”系列看齐。《把日子过成段子》出版时间最早,原序已不适用,我就请王小柔写了新序,又增加了有关“王小柔悦读会”的几则新段子,插图也由原来的插画换成了王小柔摄影作品。另外,为增加卖点,我还编辑了五本《妖蛾子经典语录》,配上王小柔儿子土土的涂鸦插画,一本一个印张,随书附送。

这套书出版后不到两个月即加印,说明王小柔的段子的确有生命力,也再次启发我:好策划能让有生命力的图书焕发新的生机。这大概就是好编辑常说的,要善于“折腾”常销书,“拧干毛巾的最后一滴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