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八件”是著名的京味糕点,以枣泥、青梅、葡萄干、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盐等八种原料为馅烘烤而成,形状不同,口味各异,代表“福、禄、寿、喜、富、贵、吉、祥”等意,为清廷御膳房始创,后传至民间。
如果将中国比作车轮,北京就是轮子的轴心。作为首都,北京是指挥中枢,发出信号的权力中心。作为城市,北京又是围城,城中人多抱怨而少离开,城外人渴望进京却只是解鞍稍驻。北京古老而年轻,守旧而新潮,既有贵族气、书生气、山林气,又不乏市井气、商业气、世俗气。行人穿行如织,高楼星罗棋布,科技日新月异,更有山川翠岭、茂林修竹、桃源精舍……
穿越历史风云,几度城头变幻,而今,这座城市开始以自觉自省的态度总结自己,遂拈出八字:曰爱国,曰创新,曰包容,曰厚德。至于其间关系,孰核心,孰精髓,孰特征,孰品格,逻辑极为深奥且专家学者之言备矣,兹不赘述。
套用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总结是为了提高。北京精神这八个响当当字眼砸出来,绝非王婆卖瓜那么简单。用稍微学术点的语言,北京精神,既是对现实性的描述,更是对可能性的追求。爱国无止境,创新无界限,包容无尽头,厚德无终点。北京作为这样一个中心城市,替全国人民提炼总结一下我们中国城市最可贵的精神,作为下一步共同努力的目标,向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未来进军。如此解释,庶几可通乎?
但仍有好事之徒鸡卵剔骨,质以汉字之浩瀚丰富,为何偏偏挤出这八字来。为何不选“和谐”,难道首都还不够和谐?为何不提“继古”,莫非要我等忘本不成?为何没有“梦想”,此地游园只能惊梦?由是观之,城市精神虽属上层建筑中级别较高的意识形态领域,但也应与普通市民日常所闻所见有所照应,方能使人心悦诚服,否则易沦为少数精英分子昙花一现之文字游戏云。
本人,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羁旅京华十载,看惯卢沟晓月,犹记金台夕照,回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多重意象若蓟门飞雪,纷至沓来,也曾分拣思忖,戏为八字,自忖或可与“北京精神”互印互证,故不揣冒昧,抖搂出来,立此存照。
一曰北京之旗。旗是北京之痛楚、之沧桑、之情结、之抱负。中山先生曾叹中国人如一盘散沙,但在凝聚国人情感这一点上,北京之旗,功莫大焉。北京为清都城,汇集八旗子弟,昔日金戈铁马,也曾遛鸟玩鹰。后江山代谢,八旗汉化,然如西三旗、蓝旗营、正黄旗、厢红旗等地名犹存,皇城根下亦不乏旗人遗风。北京人喜遛弯、善说道、多慷慨、少算计,对于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格外珍惜,谈起前门、天桥、京剧、豆汁如数家珍,骨子里透着股贵族劲儿。遥想当年,八旗子弟开国创业,战雅克萨、平准噶尔,完成十大武功,布国威于四方,挂旌旗于沧海。然历史格局瞬息大变,旌旗残破凋零,夏宫烟尘骤起,国人望京而哭。后数度风云变幻,北京城头相继升起龙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旗,当然还有耻辱的袁世凯称帝旗和日本膏药旗。自五星红旗蔚然飘扬60年来,北京城凡和快乐沾边的事情都离不开旗。元旦、五一、国庆、除夕、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入世成功、男足出线、奥运开幕……无论主题同国家民族是否相关,天安门广场往往花团锦簇、彩旗飘飘,北京的街头商铺、公园社区亦成旗帜海洋。外地人第一次来京,更会选择起个大早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即使永远挤不到跟前,也会哼唱着国歌节奏向心中那面国旗行注目礼。
二曰北京之奇。北京俗称“老北京”,天子脚下多老成,老成者多守旧。虽然北京遍布历史奇迹和人文奇观,长城、故宫、颐和园引来中外游人如织,鸟巢、水立方、大剧院更以别致造型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或许是多年贵为王畿的关系,北京自己对所谓奇异事物,感觉渐趋平淡。在北京的日常语言中,“新”或“奇”字不能构成独立的价值判断,“奇”的最高境界“绝”才真正令人佩服。北京人佩服奇观奇迹,更佩服奇人奇举,推崇把某项技艺玩出新意、玩出花样、玩出品牌来的人。从玩激光照排的王选到玩古董家具的王世襄,从玩汉字的老舍到玩嘴皮子的郭德纲,还有王府井百货商店的售货员陈秉正、公交售票员李素丽,玩着玩着玩成名人的旭日阳刚、西单女孩……玩和奇之间存在一种奇妙的关系,在游戏中创造,在创造中游戏,说白了就是依靠心中的创意制胜,不仅新奇,而且高明,空前绝后,独此一家。今天,北京人去了纽约,全国人来了北京,尚未成功的人在北京起步,已经成功的人来北京证明。中关村不断产生科技改变命运的神话,科技园里孵化着新的创意。只要你有本事,能出奇制胜、登峰造极,整个城市都会冲你伸出大拇指,喊一声“爷们儿”。
三曰北京之齐。从历史上看,北京是一桌盛宴,摆开八仙桌,笑迎十六方;从现实来看,北京正成为国际化都市,各地人群往来的窗口。流动往来的人多了,城市自然有了海纳百川的胸襟气量。北京人有时太把自个儿当回事儿,有时又太不把自个儿当回事儿,骨头里没什么优越感。君不见在北京开豪车、买豪宅、住高级酒店、逛奢侈品店的,一查籍贯往往是外地,而那些不起眼的出租司机、公交司乘、公安片儿警、剃头师傅,那些光膀子乘凉、坐地摊喝啤酒、免费公园里晒太阳的,倒往往是真正的老北京。北京人有股子乐观,不管干什么都少不了热乎劲儿,耍两句贫嘴,开几句玩笑,吆喝两嗓子,这一天可就过去了。不管南来北往的人有多少,北京的生活节奏始终很齐整,不像南方沿海一些新兴城市急匆匆往前赶,而像一个旧时代的贵族,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无论风雨阴晴,踩准京剧鼓点儿,保持固有的节奏慢悠悠笑着走。北京的心也很齐,北京奥运期间全城拧成一股绳,全世界感受到志愿者如火的热情,也见识了负责治安联防的居委会大妈鹰一般锐利的眼神。虽然北京金山上的太阳已成过往,在全国老百姓的心中,这座城市却始终是主心骨,北京也始终把自己当成主心骨,逢大事就来劲儿。全国各地有个天灾人祸,北京比谁都揪心。这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有的挨不着北京什么事儿,可北京人那股冲冠一怒、义愤填膺、欲杀之而后快的劲头儿,着实令人肃然。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境遇的人,只要在北京生活几年,无形当中就融为一体,都会感染上这种不名一文、心忧天下的激情。
四曰北京之气。天地之气,至善至刚。城市的气,是城市所散发的光晕,也是城市的灵魂。北京人同大多数中国人,只要气顺,什么都好商量。北京之气体现为对于“理”和“礼”的重视。北京人讲究“理”,特别是“老理儿”,好为人师,占理,较真,求公道,口头禅就是“我告诉你”,一副真理在握的样子。同北京人争论要把握好“气”,因为许多时候争论会发生异变,超出问题本身和实际利益,而演变为争夺“理”,也就是道德制高点的战役。北京的另一面是“礼”,礼多人不怪,无礼、逾礼者则为另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公德意识强。若在街头问个路,不给你整明白,真正的北京人绝不放你走。归根结底,这座城市属于外向性格,虽有一些市井气,却是个红脸膛汉子,从不乏热心肠。北京的公交车最挤,但北京人的让座意识最强。有老人儿童上车,售票员绝对会主动招呼让座,你胆敢稳坐钓鱼台,全车厢异样目光齐刷刷射向你,在那瞬间你死了的心都有。还有就是排队意识,苹果4S手机发布那天,各大报纸发布通宵排队抢购的照片,但见人山人海且掺杂黄牛,队伍却始终不乱,令人叹为观止。一次去医院排号,各个窗口均已排到20多号,而排队者寥寥,再看地上用来标记顺序的家伙什儿,雨伞、水杯、A4纸……物品主人杳然,秩序井然,挂号开始,主人翩然而至,气定神闲。“理”与“礼”构成了这个城市道德规范的两端,赋予这座王者之城严于律己的气派、宽以待人的气象、浩然养德的气度、优雅从容的气韵。
上面抖搂的“四件”,更多是关于已知的、此岸的北京,但城市精神既要背靠历史、立足当下;更要面向未来,指向那未知的、彼岸的北京。身为城市一员,打心眼里希望城市的明天更美好。
一曰北京之栖。栖者,居也。科技北京也好,绿色北京也罢,归根结底是为了居民的生活更舒适。如今北京的肚子撑得越来越大,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居处成本越来越涨。住房、交通、环境、医疗、教育等挑战日甚,以北京智慧拆解困局,特别是化蜗居为栖居,居高楼而见南山,当是当世之幸事。
二曰北京之期。期者,约也。契约即交换,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故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全国上下一盘棋,北京不仅属于北京。在宏大的历史棋局中,特殊的中心地位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很多,也让这座城市付出了很多。北京值得期许的未来,不在吸纳,更在输出,她不应是囤积全国财富的巨型仓库,而应是引领潮头、立己达人的风向标。让越来越多的城市赶上甚至超越北京,才是真正的北京梦、中国梦。
三曰北京之祈。祈者,求也。自明永乐十八年以来,每逢孟春时节,皇帝都会登上天坛祈年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祈年殿蓝瓦金顶依旧,人群熙攘更胜当年,新北京的祈求也已悄然增添新内容。我们祈求清新如兰的空气、健康如谷的饮食、宁静如林的居所、流畅如水的交通;祈求少年人如鲜花绽放,青年人如骏马奔腾,老年人如红霞满天;我们祈求在仰望天空的同时不要忘记大地,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不要抛弃历史,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永远相信未来。
四曰北京之祺。祺者,吉也。方今之世,中华复兴,巨龙腾飞,世界纷纷瞩目东方,祝福北京。北京之幸福美好,当属人类之福、世界之幸。北京精神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交往模式的新突破。一个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必将为世界带来一缕拂面春风,传递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梦想,开启充满生命、阳光与希望的新纪元。
责任编辑 师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