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开窗户,让微凉的空气涌进来。我需要这种混杂着各种气味、尘埃的空气,它充满各种弊端,却无比真实。我是从2006年开始呼吸这种气体的。当时很被动,被大学一脚踹了出来,除了诸多的“为什么”,就只有两张纸——一张写着“毕业证”,一张写着“学位证”。
我学的专业与文学无关,我是学设计的,除了听着音乐在画纸上涂抹以外,还用电脑作各式各样的平面招贴画。大学四年加起来写了大概有七八千字,除了六千多字的毕业论文外,就是填写不同科目的考卷。但命运总是很难预测,在你还没来得及看清前面的路时,就“唰”地拉出一个转角,让你瞠目结舌。我的第一份工作,居然是一家报社的记者,一个二十几年都从未在我脑海里闪现过的职业。
我用手合上了自己因诧异张成“○”形的嘴巴,面对一种挑战,会让你产生坐过山车时的折磨与快感。我也是在那时遇到了文学,在拿到同事出版的书时,或是在我刚刚注册的博客上敲打着文字任意驰骋时,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很多时候不是文字需要我,而是我需要文字,我需要把自己所想、所感以文字的形式释放出来,否则“心”就会成为一个负担累累的囚徒。
四年前,当我向家人、朋友宣布我要写小说的时候,他们只是浅浅一笑,好像我只是告诉他们,亲爱的朋友们,我昨晚做了一个梦,很美好的一个梦。他们觉得有点好笑,因为我一直在强调这个梦的真实性,一本正经的。我说我要写一个长篇小说,他们又笑了,虽然那种笑不带任何恶意,但还是刺痛了我。我只能对着他们微笑,表现出一副你们不相信我也无所谓的高姿态。但回房间后,我哭了。
那时,我拿着微薄的薪水,干着一份不怎么如意的工作,看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从学生时代的美好幻想中挣扎着一步步跌入更深的现实。有人曾经指着我说,你走,如果你能找到比这更好的工作你就走。
文学、书籍,让我学会去感受生活,我喜欢沉浸在不同质地,不同气质的文字世界里,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后的“脉搏”。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我学会了思考,学会用心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心音”。朋友说,这个城市越发美丽了,却总觉得它少了魂。城市的魂魄始终都在,只是我们在喧嚣中迷失了而已。文学让我从一个青涩、敏感、柔弱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坚强乐观,心里充满感恩,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人们常常问一个问题——你幸福吗?我回答是——是的。就算有苦难也依旧幸福。小时候的梦想是上大学,上完大学后的梦想就成了问号。我也是这样,和大多数人一样。但后来我遇到了文学,并且爱上了她。朋友说,你很幸运了,你找到了你想要的,而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文学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充溢了我的灵魂,弥漫在我周围,像是我呼吸的空气。她救赎的是我的灵魂,让我在这个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世界,能有一片纯净、祥和的安“心”之地。
现在,下午下班后,我小口喝着干红,盘腿坐在一个密封、被称作房间的方形格子里,熟练地敲打着键盘。文字结成的藤蔓在我胸中生长,通过我纤细的血管从指尖流出,在一片粉绿色的空白文档上层层绽放,开成一朵朵绚烂无比的花。不管是细细碎碎、毫无城府的满天星,还是让人迷幻的曼陀罗,都只是一个切口;无论它流淌出的是清澈水流,还是散发着腥味的血液……
我,打算,继续前行——让文字在我的血液里静静地流淌。文学于我就是每日初升的太阳,给我带来明媚和希望;是潺潺的山泉,洗涤我内心的尘埃;是五彩斑斓的色彩,让我的世界丰富多彩。文学是我的希望,我的梦想,追逐着梦想奔跑也是一种幸福。
不是文字需要我,而是我需要文字——我是文字滋生出的精灵,宁愿在文字中灰飞烟灭。
责任编辑 张琳琳